【推荐】学习时报汤飞帆钱江源头铁衢州杭州五代跑腿公司

钱江源头“铁衢州”

作者:汤飞帆 来源:学习时报

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钱江潮波澜壮阔、云蒸霞蔚,吸引着无数世人的目光。循着东海入口,经钱江、富春江、兰江、衢江溯江而上,便是钱江的源头,衢州。

这里河网密布,川陆所会,四通八达,南际瓯闽,北抵歙睦,东达沪杭,向为军事要地。常山江、江山江、乌溪江等“九龙汇水”,绕城而过,衢州古城犹如一座水上城堡,在天然护城河的庇护下,易守难攻,故有“铁衢州”之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次年闽藩耿精忠兵分两路进攻衢州,混战3年,大小数十仗,衢州始终未被攻克。清末石达开也曾围城91天而不破,后发现城墙上不断有新稻草晒出,自觉难攻,转而绕道。原来衢州不仅城外环水,城内也是河湖密布,良田万亩,物产丰饶。

在水上运输时代,这里曾经商帮汇聚、千帆竞逐。江西、安徽、福建均设会馆于衢,三省米粮、茶叶、名瓷等经衢江水运,下抵杭州,或转道京杭大运河而至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诸地,或借道沿海港口走向世界。历史上,衢江两岸埠头林立,诞生了航埠、华埠、辉埠等一批商贸重镇。仅衢州城内就有青龙埠、浮石埠、朝京埠、柴埠头、盐埠头等9个水埠,客船、货船分埠停泊,蔚为壮观。古诗曾以“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来形容当时航运之繁华。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发展,曾经的水上航道早已风光不再,内陆港口城市逐渐被沿海港口城市所替代。但新时代的到来,再次激活了这一方水土,并赋予这座城市新的内涵。

2002年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衢州调研,以其深邃的历史眼光、宏阔的战略思维,对衢州提出了“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一个桥头堡”的重要指示。

依水而居的古城衢州,再次迸发出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强大的创业创新活力。

2003年,衢江航运开发工程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现如今,断航60年的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全线通航,直达上海港、宁波港、嘉兴港,“一江清水送下游、一艘货轮到衢州”。未来还将连接江西信江,贯通钱塘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开辟出一条新的黄金航道。

2017年,依托这一黄金水道,一条总长166公里的沿江美丽公路启动建设,从钱江源头直达下游金华、杭州,成为浙江最美公路,同时也是支撑衢州全域旅游发展的产业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的民心路。

蓝图绘就,势如破竹。现如今,又以母亲河衢江和沿江美丽公路为依托,一条总长280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徐徐展开。这一风光带将衢州全境6个县市区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美丽大花园,有效带动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将跃然纸上。循着白居易、陆游的足迹,江南水乡、诗画风光扑面而来,“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记得住乡愁”,“诗和远方”就在这一方城中、这一汪水畔、这一片热土之上。

一座因交通而名的城市

衢州的“衢”字,本义就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正所谓“路通三越”“衢通四省”“五路总头”,“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交通枢纽。

早在100年前,孙中山先生便在《建国方略》中亲自擘画了两条串联衢州及所属辖县的铁路干线,即“东方大港广州线”和“南京嘉应线”。上世纪30年代以来,衢州作为浙赣线上最早的站点之一,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

2014年,杭长高铁开通,衢州到杭州的时空距离缩短到70分钟。而正在建设中的杭衢高铁,将把两地的距离缩短到41分钟,与上海的距离缩短至90分钟。这不仅是时空格局的转换,更是思维格局、战略格局的转变。如今,通往九个方向的大“米字形”铁路枢纽架构在衢州初步成型。

“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这是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衢州的表述。作为杭州都市圈中的一员,衢州将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东南沿海至内陆腹地的广袤空间里,衢州既是经济上的第一纵深,也是军事上的第一防线。正因如此,衢州机场成为中国最早建成的机场之一,在无数次的修建与破坏中,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见证了衢州人民最苦难、最坚韧的一面。

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队16架B-25轰炸机突袭日本东京、横滨等地,并按计划飞至衢州机场降落。这就是著名的“杜立特行动”。但由于提前起飞、天气恶劣、联系不畅等原因,有15架坠毁或迫降在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其中64名飞行员安全获救,51人被衢州百姓用双肩和担架,从崇山峻岭中营救出来,安全送至衢州机场集合后送往大后方重庆。衢州也因此成为整个“杜立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立特行动”后仅1个多月,衢州便遭到了日军的疯狂报复,甚至是惨绝人寰的细菌战,前后造成30万人感染、5万人殒命。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回忆当年在浙江省立八中(现衢州一中)求学时,把得了鼠疫的同学送到衢江的隔离船上,并称“这是战争期间唯一自觉有点勇敢的事”。

70多年来,那些获救飞行员的子女,不断来衢探访“寻亲”,或捐建纪念馆,或拍摄电影,续写着中美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如今的衢州机场,也在焕发新的活力。可直达北京、重庆、海口、西安等11个城市,在服务衢州军民的同时,也催生出产业的发展。正在谋划的浙西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建成后将与杭州萧山机场南北呼应,客运在萧山、货运在衢州,打造“空、铁、公、水”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衢州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一座因文而盛的城市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

在衢州市区新桥街上,有一座红墙黛瓦、庄严肃穆的古建筑,抬眼望去,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六字匾额:孔氏南宗家庙。没错,这就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另一座在山东曲阜),印证着880多年前大宗南渡的历史往事,绵延着孔子嫡传后人的正统血脉。

公元1129年,孔子第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南迁,赐家衢州,从此衢州成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居地。公元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得知“孔子子孙在衢州者,乃其宗子”,于是诏令孔子第53世孙孔洙“归鲁奉祀”。然而,面对功名利禄,孔洙却以衢州有家庙、有五代先祖的陵墓以及年迈的老母为由,情愿将“衍圣公”的世袭爵位让给山东曲阜的族弟,史称“孔洙让爵”。元世祖称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

也许孔洙自己都未曾意识到,这一让爵之举,不仅改变了孔氏南宗族人的历史命运,更深刻影响着中国文明的版图与进程。

让爵后的孔氏南宗,开始从庙堂走向民间,700多年来,或著书立说,或传道授业,所倡导的崇学尚礼、知行合一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吴越江南。

南宋至元,曾推选历代名儒共29名,其中有20人来自衢州范围300公里半径之内,如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一时间,以衢州为中心,程朱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象山学派、阳明学派等百家争鸣。南孔文化所倡导的义利并重、经世致用等思想,也催生了江南商业文明的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中,徽商、宁波商帮、福建商帮、江西商帮、龙游商帮等5个位于衢州范围300公里半径之内。这绝不是一种巧合。

衢州作为南孔文化的发源地,也由此成为江南儒学中心,被誉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

2005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5次来到衢州考察时指出:“衢州历史悠久,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扬,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

现如今,“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专属名片,激发着每一位内外衢州人面向未来的开放与自信。这里有专门经营学生早餐25年不涨价的“最美奶奶”,有坚持24年为老百姓办事的“跑腿书记”,也有十年如一日为细菌战受害者提供无偿救助的时代楷模。一个个“最美”在涌现,一个个乡贤在回归,一个个产业在发展,南孔文化正散发出最深沉的力量,并在引领和推动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衢州是一座非常秀美的城市。行走其中,可以看见开阔的城市天际线,以及穿越过往的古老城廓与飞檐。那些建筑经过巧妙布局,都在不经意间彰显出传统儒家文化的独特气质……”这是外地游客对衢州的普遍印象。

千年儒风浸润下的衢州,古朴而不凝滞,厚重而不沉重,民风淳朴、人人有礼,守正创新、自强不息,既记录历史,又焕发活力,是一个让人来了就能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找到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的理想家园。

有一种牵挂,跨越时空,却始终温暖如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8次踏上衢州这片土地,提出了一系列殷切期望。正是这份长久的牵挂,让古城衢州倍感温暖、幸福满满、动力满满。

现在的衢州,不仅是“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也是全国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标杆地、最优营商环境建设的领跑者……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258万衢州人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进,谱写新时代衢州发展更加美好的篇章。

古时“铁衢州”,今日“大花园”。

梦想不止,未来可期!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市长)

影像测量仪仪

ogp投影仪

光学测量仪器

flexpoint

上一篇: 【推荐】季季正回报是个高难度工作能完成90的基金都在这了基金回报
下一篇: 【推荐】学习笔记ETF知识点汇总开放式基金存续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