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已经走过30个年头。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傅山祥建议,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合作,推动三峡库区共同富裕。
“30年来,三峡重庆库区已经实现了输血型向造血型、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库区单方受益向合作共赢的三大转变。”傅山祥说。
截至2022年底,三峡重庆库区累计引入对口支援各类资金1700余亿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59亿元,培训人才6万余人次,干部交流1200余人次,援建学校445所,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生态保护、灾害治理、精准扶贫等方面全面助推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库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教全市平均水平差距大幅缩小。
他表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三峡重庆库区还存在产业能级规模不大、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基础设施短板较为突出等问题。此外,三峡重庆库区地处长江重点生态区和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还肩负生态环境保护重任。
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走深走实,傅山祥提出了四点建议:
深化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在推动《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21—2015年)》全面落地的同时,系统谋划2035年远景目标,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信心、擘画蓝图。同时,建议由国务院层面印发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的通知,明确央企、“双一流”高等院校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任务,进一步加强库区产业帮扶和智力支持力度;探索设立三峡库区绿色发展基金,助推绿色产业项目孵化,支持库区绿色转型发展。
新增三峡电分配到三峡库区,推动政策红利高效传导。
加大新增三峡电在三峡库区各区县的权重分配,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助推企业降本增效,扩大库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势。
将“三峡移民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三峡移民精神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三峡库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全国人民在破解百万大移民世界级难题伟大壮举中共同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国、奉献、协作、拼搏、创新”的内涵实质,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2020年8月,中宣部已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列为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单位。三峡移民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当其时、正当其用。
高位推动对口支援干部人才交流。
建议由中央层面制定统一计划,省级组织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援受双方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实现干部交流的制度化、经常化,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