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国人均存款?数据看看就好,老百姓普遍没钱,高额存款都是谁的-中国家庭储蓄多少

个人存款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的财富与资产情况。因大多数人会根据自身财力状况,选择适当的储蓄或投资方式。

存款作为最为简单与安全的选择,会首先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所以,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均存款水平,可以粗略反映居民财富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强弱。

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存款达到7万元,较2018年增加1万元,增幅接近15%。这个数据似乎显示我国居民财富与消费能力持续增加。

在已公布的31省市2022年存款总额和人均存款情况一览表中,可以看到的是,北京以26.78万元雄踞第一,上海浙江紧随其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具体数据体现。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单一数据都无法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人均数据背后,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也在不断发生。

大量普通居民生活压力与成本上升,实际可用于储蓄的资金有限,这也是人均数据难以体现的一面。

高额存款与普通民众的关系,其实关系并不大。那么高额存款来自于哪里?

来源

高额存款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这部分人收入较高,基本生活成本只占一小部分,大量资金可以进行储蓄与理财。

例如,2018年私人银行的客户平均存款超过1000万元,其中超高净资产客户(HNWIs)的平均存款超过5000万元。

这部分群体的存款规模是普通大众的几十倍以上,但人数却是普通投资者的千分之一左右。

部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前1%的高收入家庭,持有全国33%的家庭财富,而中等偏下的70%家庭仅持有15%的财富。

可见,财富分布严重不均,高额存款也高度集中在极少数群体手中。据测算,我国前1%高收入家庭的平均存款至少在200万元以上,远超一般中产阶级家庭。

部分高收入者还通过信托、资管等灵活理财工具进行投资,这部分资金也不会计入个人银行存款。

因此,高收入群体实际可用于储蓄的财富规模,远超过官方的存款统计数据。而大量普通家庭由于生活成本增加和收入有限,实际可用于储蓄的余钱较少,这也导致社会财富和高额存款的严重“分化”。

大多数百姓是真没钱了

普通百姓生活压力大,可用于储蓄的资金有限,这是人均存款数据背后的另一面,这一点必须得到关注。

房价居高不下,教育医疗负担重,很多普通家庭几乎全部的收入,都用于这些方面,难以有过多的钱用于储蓄。

以一线城市为例,住房价格超过职工收入的10倍不止,很多人一生的汗水都流在高房价上,哪里还存得下什么余钱?

教育和医疗也是大部分家庭经常性和突发性的高额支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本愈来愈高,这让一般家庭难以适应,让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应对这些生存压力上,没有富余的收入可以用来储蓄。

在物价上升与收入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下,虽然官方数据显示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我们需要看到收入提高的同时生活成本也在快速上升。

以基本的生活物资为例,10年间有些产品价格上涨超过50%,但收入增幅并没有达到这一水平。

就业方面,虽然各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但是高质量的工作机会仍然比较紧张,很多人虽然找到工作但是收入有限,也难以实现较高额的储蓄。

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宏观数据背后,还有大量普通百姓因为各种原因而生活艰难,资不抵债的情况时有发生。

只有当更广泛地居民,特别是基层群体可以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果实,获得更公平更充足的发展机会与共同富裕,这个社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强大富强。

底层群众需要得到关注,它体现了社会的一个温度所在,他们的疾苦与忧思,这也应是社会各界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

唯有以人为本,立足民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共同进步,实现内在安康,至于数据,其实老百姓很多时候并不关注,所见和所得其实都在眼里和心中。

光学影像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厂商

ogp测量仪测高度

上海影像测量仪质量好

上一篇: 【推荐】全国人均14元!互联网巨头掀起牛年春节红包战-2016年春晚红包多少
下一篇: 【推荐】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南:建议从国家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立法-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