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增福开创的苏泊尔产品炙手可热,早期在市场中打下了一片天地,
甚至在2006年,苏泊尔炊具垄断了30%中国炊具市场
,那年苏泊尔收入约为21亿,使苏增福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而这个企业的老总苏增福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他冒着巨大风险白手起家,创造了一个奇迹。
可正是这样一个前景极好的产业,却被他的老总苏增福在2006年以40亿的价格卖给外企,当年很多人骂他国贼、还有人说他蠢,有利不图。
对于外界的种种非议,他有苦难言,执意认为自己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如今人们已经看到苏泊尔一直在走下坡路,甚至公司资产跌到430亿,人们开始佩服起他十几年前那个决定,纷纷赞扬他目光长远。
苏增福
吃苦耐劳,创造辉煌
1941年,苏增福出生于浙江台州玉环县的一个贫寒家庭中,他生活艰苦,父亲因疲惫而去世,为了吃一口饭,他只能辍学外出打工,养活自己和弟弟妹妹们。
在他19岁那年,他看到了当地一直在招兵,他踊跃报名,决定为国争光,同时也能为家中减轻负担。
他服从分配,来到了冬舰舰队,开始了军旅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得到了教官们的一致好评,因此,他和大部队一起入了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
八年后,他从军队中退伍,但生活还要继续,他前往多个地方,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工作难,找工作更难,肯吃苦耐劳的他经常因文凭过低不被很多工作接纳。
但是他从不放弃,依旧挨家挨户地进行询问,终于在一年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他开始在当地这家工厂中当了一个供销员。逐渐地他因业绩优异,被上级提拔。
五年后,他为赚更多的钱离开了这所公司,那时国内的工厂已比之前多了很多,需要大批劳动力。因此各个岗位都开始扩招,苏增福便到了玉环压力锅厂中工作,
从此,他和压力锅产业有了不解之缘。
多年的军旅岁月磨练了他坚毅不屈的顽强精神:“市场竞争是很残酷的,有竞争的地方就有优胜略汰,最后是真正强大的企业生存下来,这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他有了个新点子,那就是自己创业做压力锅的买卖。他的亲戚朋友知道他的想法后,多次劝他慎重考虑,因为那时在压力锅方面,双喜一直占据着市场大头,一个全新的产业怎么和人家比。
对于全新企业,完全没有什么知名度,除非做赔本买卖,否则客户怎么会在此驻足呢?但苏增福却自信地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放手一搏,万一因此发财了呢?”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有了打算就开始行动。起初,苏增福是准备和沈阳双喜合作,蹭一下热度,那时双喜是全国最大的炊具公司,这个品牌直接占据了中国压力锅市场的70%。
那时他在玉环压力锅厂中升成了厂长,有了话语权,他通过厂中高层了解到了双喜那边的工作人员,因此他联系到了双喜负责人,想要与他一同合作。
但是双喜得知这件事后,直接狮子大开口,向苏增福索要300万合作费。但是刚开始创业的苏增福哪来这么多钱?但是为了前途,他只能向公司开口,还向上级保证这些钱一定会利滚利。
双喜压力锅
好在上级知道苏增福这人老实勤奋,就将钱给了他。双喜也没有食言,拿到钱后两者便开始了合作。
从此,玉环压力锅厂中生产售卖的压力锅全部贴上了双喜的牌子,借着双喜的名气,他们生产的压力锅有了不错的销量。
没想到的是,一段时间后,玉环工厂生产的压力锅销量竟然超越了隔壁双喜!
苏泊尔压力锅
虽然他们可以用同一个牌子,但两家并没有多少资产是互通的,而且苏增福在玉环县生产的压力锅从产地上能看出来与双喜总部沈阳不同,双喜看着和自己贴同一个牌子的产品销量越来越好,那是一个羡慕嫉妒恨,于是便要求与苏增福解除合约。
对此,苏增福当然不同意,因此,双喜将苏增福的压力锅厂告上了法庭。无奈之下,苏增福只能在1994年与沈阳双喜解约,这一年他已经年过半百,精力大不如年轻时期。
他面临着困难巨大的困难,市场的压力让他心灰意冷。但一天后,他就再一次打起精神,因为他知道,越是惧怕困难,越不容易打败它。
他知道,生意这方面,没有永远的合作伙伴。所以他决定不再靠蹭其它品牌热度了,准备将自己生产的压力锅进行包装,让它有独特的名字。苏增福给这个产品起名为
“SUPOR”
,他姓苏,因此将它音译为
苏泊尔
。
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苏显泽曾是浙大物理专业,便拉上他的儿子一起攻克压力锅的技术难题,例如内部的精密电子零件,锅内压力的控制等等,这样一来,他的产业链越来越完善,苏泊尔企业正式进人人们的事业。
1995年该企业就占据了40%的市场,这还是刚开业一年,照着这个增长速度,该产业迟早会占据市场大头。
没有购买这种品牌的人也为此震惊,纷纷购买此产品使用。一年后,苏泊尔企业的销售量直接超过了沈阳双喜,令人纷纷赞叹。
有人细心地发现该产业的出场地竟然是倍受欢迎的玉环县,这让很多人联想到之前双喜的一批炊具就是出自玉环县,便对该产品十分信任,还推荐给想要购买压力锅的朋友。
看着这么好的销量,苏增福有买来了很多其它炊具,与儿子共同研究其中的技术。一段时间后,他们生产炊具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便立刻将这些用具上架,顾客们纷纷前来购买,该品牌迅速受到无数好评。
随着科技的发展,锅类厨具的生产技术已经不再是个难题了,而且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对于电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人看到这个项目的就业前景,纷纷开始创业,2002年,九阳企业问世,因技术更为新颖,受到了无数顾客的好评。
但是很多企业为了出售商品,将商品的价格降低,商品的质量也会因此降低,炊具也是如此,在那个电器新兴的时代,大批电压锅品牌都这样做了,但苏增福坚决不降价,也不降低品牌质量。
对此他解释到:
“中国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所以企业竞争更倾向于打价格战或采取不正当手段,相互残杀,而不是通过产品创新来提高竞争力。我的发现是,高品质产品能获得高溢价,最终你的利润不会比别人低。苏泊尔不是打价格战打出来的,只知道打价格战的企业没有前途。”
企业走下坡路,转手让出
2004年,苏泊尔炊具销售量在中国独居榜首,但是苏增福却发现它的股价却一直在下跌,他查阅了无数资料,发现中国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炊具企业,该产业在市场中应该饱和,甚至溢出了。
他在2002年曾到过韩国考察,了解到韩国一家近乎垄断国家市场的炊具企业竟然破产了,起初他还没有这种顾虑,因为苏泊尔的股价一直在上涨,但是04年的他看到逐渐下跌的股价,仿佛看到了不久之后破产的苏泊尔。
他仔细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个结论:
“炊具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随着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企业未来不可避免将面临转移,到那时,苏泊尔很可能成为第二个南鲜。”
他想办法从该产业中脱出,终于在2006年,
法国SEB公司想要40亿收购苏泊尔企业
,苏增福心想着机会终于来了,能解脱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双方立刻签订了协约,从此苏泊尔的大股东就成了SEB集团手中,苏增福只占据0.01%的股份,这和卖掉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那时苏泊尔的使用者很多,还有更多的国内客户想要买这个牌子的压力锅,不粘锅等厨具,这一夜之间,它咋就成国外的了?很多国人对他的做法不满,对他破口大骂:“叛徒,卖国贼!”
为了不破产,年过花甲的老人还要被人们指责,苏增福委屈地解释到:“我这样做是正确的,不久之后它会得到印证。”
他也不再在炊具上下功夫,毕竟SEB集团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炊具行家,无论从技术,销售模式等他们都有极大的优势,有他们的介入,苏泊尔炊具的销量应该会不断上升。
不畏艰苦,再次创业
此时的他完全可以拿着资产养老,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拼搏,赚取更多的钱,让子孙后代都能享福。
而且他这种从小就吃苦的人是注定闲不下来的,于是他多次在国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浴室条件要求起来,
因此他瞄准了水龙头市场,准备再一次创业。
这次创业,不止是亲戚朋友了,连他最亲的儿子都不希望他创业,那年他已经66岁了,但他还有年轻时那份拼搏的劲,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
“一个国家的经济,必须要有实体。人人都去做投资,一砖一瓦、衣食住行从哪里来?”
第二次创业的前期,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他投入大批资金,夜以继日地制出了第一批水龙头,但这一批的质量实在是难以入眼,甚至还有漏水、散架等现象,但他并没有放弃,依然投入资金对其研究。
他的朋友看到他除了睡觉就没有几分钟是闲着的,纷纷对他说:“你已经很有钱了,这么拼搏又是何必呢?”他却微笑着说:“拼搏是永无止境的!”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多次尝试中找到了制作高质量水龙头的技术,从此他开始批量生产,将这种水龙头进行售卖,于是,他在2009年成立了
苏泊尔卫浴公司
,没想到,它的销量十分不错,
据统计,2012年,苏泊尔水龙头的年产量有望达到600万个。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生产实物的品牌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不仅做到了质量高,还做到了便宜,面对越来越卷的市场,苏泊尔卫浴的产量犹如过山车起起伏伏,还被爆出质量问题。
但总体看下来,苏泊尔卫浴依旧是当今的十大卫浴品牌之一
直至近两年来,疫情来袭,大多生意都不景气,苏泊尔卫浴的销售额不断下降,但苏增福并不为此后悔,他始终坚信有拼搏才会有胜利。
再将目光放到被国外收购的苏泊尔炊具上,我们可以看出,它被SEB做的十分壮大,甚至在某一年它的市值升到了689亿。
可是这两年它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今年它的市值甚至跌到了430亿,果然如同苏增福所说的,几乎所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会因种种情况转移。
多次捐款,奉献爱心
苏增福不仅有努力拼搏的精神,还经常为国家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他为灾区捐出了800万元。
他还多次为贫困儿童捐款,为他们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校,希望他们能认真读书,不像自己一样仅有初中学历,几年来他还多次向台州市和玉环县捐款,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变得更好。
由于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突出表现,集团和苏增福董事长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省人民教育基金会第七届“绿叶奖”、浙江省红十字会授予的“抗震救灾特别奉献奖”、“台州市慈善集体”、“2009浙商(社会)责任大奖”、“玉环县十佳慈善之星”等荣誉。
如今苏增福先生已经81岁了,如此高龄的他还经常为自己的苏泊尔卫浴操劳,虽然他的行为饱受争议,但他为保住苏泊尔企业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
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他的商业头脑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