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王俊
王俊
王俊,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王俊教授在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我国首先开展并积极倡导肺癌术前的纵隔镜病理分期和规范化治疗,使之与国际接轨,从而显著提高了肺癌的治疗效果。
王俊教授重要贡献之一是创立了我国的新学科-电视胸腔镜外科和胸部微创外科。十余年来,他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外科的绝大多数中国第1例手术,至今在手术难度、手术种类和手术数量上居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在积累了丰富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30余篇有关胸腔镜的文章,主编了国内第1部胸腔镜专著,参与编写数部书籍的有关章节,编辑了第1套电视胸腔镜教学录像带和第1套胸腔镜多媒体光盘(5张),完成了我国第1个胸腔镜手术的国家远程教育项目,举办了7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学习班和6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研讨会,培养了全国75%以上的胸腔镜医师。其成果获得了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肺部良性肿瘤、食管良性肿瘤;胸部微创手术、胸腔镜手术及纵隔镜手术;肺癌的规范化治疗
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医院胸外科主任
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
王建六
王建六,男,1965年12月生,蒙古族,医学博士,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30余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临床工作主要侧重于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和生殖整复。在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临床个体化治疗方面,提出了子宫内膜内膜癌分子分型,开展了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建立了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模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擅长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在盆底疾病诊疗方面,作为全国盆底疾病小组副组长,开展了盆底疾病病情综合评估,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新模式,方便了病患,节约了医疗成本,在全国得以推广。开展并推行了系列新的盆底重建手术,手术简便,微创,恢复快,疗效好。具有良好的手术技巧和经验。作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会长,全力开展新技术,推行新理念,开辟我国女性生殖整形和康复工作新局面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副院长:王天兵
王天兵
王天兵,男,北京大学临床博士
工作20余年来,一直从事骨创伤,关节周围骨折、周围神经损伤、手部损伤、手部先天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工作及相关基础研究,对全身多发伤、骨折不愈合、上肢及手部畸形、周围神经损伤及晚期功能重建、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等损伤及疾病具有较深入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经验。参与多项国家“973”;“863”;“十一五”等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学术论文95篇,其中SCI文章6篇
擅长关节周围骨折(上肢骨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疾病,手部损伤及畸形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副院长:洪楠
洪楠
洪楠,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精神、神经疾病的MR结构与功能等研究方面已完成大量的工作,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Neuroscience letter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著,主编《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参编《医学影像学》、《人工关节外科学》、《胸部CT诊断图谱》、《妇产科临床思维》等多部学术专著
曾获得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SCI引用奖等,承担或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 、教育部982-II期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科研项目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放射科主任
副院长:杨帆
杨帆
杨帆,男,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师从王俊院士,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专业委员会常委、CSCO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委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MDT专委会青委副主委、北京市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副主委及外科组长、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第九届委员会青委秘书长等
擅长肺癌个体化治疗,肺癌靶向治疗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副主任
副院长:赵翔宇
赵翔宇
赵翔宇,女,教授,研究员,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血液系统疾病诊治(包括各类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骨髓增殖性疾病及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血液病,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内的12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eukemi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 JHO等发表中英文论文58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 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项目,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被授予干细胞社会公益奖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助理
总会计师:邓连府
邓连府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总会计师
纪委书记:陈红松
陈红松
陈红松,中共党员,1970年11月出生,汉族,四川省犍为县人,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从事免疫学研究。回国后一直从事肝病免疫学研究,擅长肝病的诊治
承担和曾完成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国家“863”、“973”、国自然等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专业论文170余篇(SCI论文80余篇),获得多个国家发明专利。曾多次获教育部、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高杰
高杰
高杰,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腹部外科工作,擅长肝癌、肝胆胰脾胃肠外科手术,尤其是肿瘤微创和综合治疗。目前已完成肝移植手术500余例,成功救治了一个个终末期肝病患者
手术技术精湛,临危受命担任卫生部第一批赴四川抗震救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出色完成了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近年来应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胰脾疾病和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肝脏肿瘤,为患者们提供了治疗创伤更微小和治疗效果更满意的机会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肝胆外科主任
党委副书记:邵晓凤
邵晓凤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