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人孙键。 孙键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 暴英霞) 再过22天,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将实施,地铁、公交将正式告别2元、4角时代。地铁公交调价必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通勤费用上升必然导致生活成本上升。不少人表示,在距离适中、天气条件许可、空气质量还可以的情况下,将选择骑自行车的方式上下班,还有网友称,虽然寒冬来临,但是随着公共交通价格调整,自行车的春天或许正在加速到来。
公交地铁调价 自行车成备选出行方案
据悉,自12月28日起,轨道交通起步价调整为6公里(含)内3元;6公里至12公里(含)4元;12公里至22公里(含)5元;22公里至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地面公交起步价调整为10公里(含)内2元,10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5公里。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乘坐城市公共电汽车,市域内路段给予普通卡5折,学生卡2.5折优惠。
根据调价新规定,很多上班族的出行成本将上升两三倍,一天通勤费用10多元成为普遍,距离较远者则需要20元,一年最多出行费用可达到4000多元。不少人在网上晒出自己的通勤费用,并贴出自己的对策。有人单位与家的距离较远,地铁、公交是刚需,只能被动承受涨价带来的压力;有人则在调价消息发出后,立即在单位附近找房子搬家,甚至考虑离开北京;有人则表示将由乘地铁改为乘坐相对较为便宜的公交车。而既能锻炼身体、节能环保,又能节约出行费用的自行车,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网友“印_珊1210”说:“地铁公交涨价,我已经打定主意骑自行车上班了。”网友“星宇异客”说:“我以前经常坐地铁,现在上班走着去,用时一个多小时,下班坐公交,我还打算办张租自行车卡,下班回家骑自行车也就40分钟。”
属于“北漂”一族的陈女士是公交和地铁的常客,她说,她个人不希望涨价,在涨价初期,大家的心理接受能力没那么高。她住在金台路,上班地点在青年路,路程不算太远,她一般乘公交车上班。但是,陈女士每月都要到海淀区看望朋友两次,地铁涨价后,她的出行成本上升60%。为此,她将考虑每天骑半小时自行车上下班,这样既锻炼身体,也不用每天挤公共交通了。
我国也曾经是自行车大国,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自行车的地位逐渐被汽车等交通工具取代。旅美学者薛涌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二十一世纪是后现代、后工业的世纪。自行车再度成为先进城市之标志。他写道,在荷兰阿姆斯特丹,40%的交通是自行车。在丹麦哥本哈根,37%的职工骑车上班。北欧城市成为后现代“低碳”社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