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的话题今天我们不在这里讨论,今天小编要跟你说的是北京人抽烟的记忆,从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抽的都是什么牌子的烟?你还记得吗?
最早牡丹牌香烟是北京卷烟厂出品
六七十年代的北京人无论抽不抽烟,都知道这样一个顺口溜;
“高级干部抽牡丹,中级干部抽香山,工农兵两毛三(指北海牌,两毛三一盒),农村干部大炮卷得欢。
”北京人抽什么烟?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都有什么烟。第二:能抽得起什么烟?
大体是根据收入情况,把烟分成四毛多、三毛多、两毛多等几个档次。以上各种香烟均无锡纸,更无过滤嘴。那时除了中华,没见过带过滤嘴的香烟。
那年代的年轻人(孩子)没有收入,烟的来源五花八门,没有固定的消费档次,有了钱,六毛五一盒的中华过滤嘴也敢买,没钱大街拾烟屁回来撕月份牌上的日历纸卷大炮的事情也干过。那时很多烟在商店里有零售,可以论根买,这在一定意义上方便了很多人。他们抽烟是因为环境影响吧?
以上香烟你抽过几种?还记得吗?
随着改革开放,七八十年代北京人抽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时间
外贸烟、云烟类、地产烟
,等上千种国内外品牌的香烟应有尽有。
穷点的就是都宝,红梅,双叶,中南海点8的,象大前门、大重九、恒大等老牌子,新生代的也没人抽了!太呛!
经济收入稍微好点的就是红塔山(红塔集团)系列
, 阿诗玛、红河、红双喜、石林、云烟。北京、中南海好点的系列等。
再好的就是小熊猫,玉溪什么的。年轻人(指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开始追求抽洋烟什么的,如:
万宝路、希尔顿
、好彩、KENT、登喜路、圣百年、骆驼、七星、沙龙、555、摩尔等。这些烟成了那个年代的重要礼品送来送去。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
,顶级的就是中华,苏烟
,特供这特供那的,再牛逼就是大熊猫这种的了!有点权力和地位最次是小熊猫,玉溪以上,偶尔也搞点黄鹤楼、芙蓉王、利群、娇子、上好的烟丝等换换口味,北京人比较喜欢柔和的烤烟。混合烟与太呛的烟都不行。一般领导不抽外贸烟,这是身份的象征。
当然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于吸烟有害健康越来越多的认知,以及公共场合禁烟令的实施,现在的烟民仿佛比那些年少多了。
不过,哥们儿,姐们儿,那些年咱北京人抽烟的记忆您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