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将斌、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会长罗苏东出席会议并颁发专家聘书。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吴秀和主持。来自北京市内的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中青年杰出中医及部分杰出西医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共60余人参加大会。
专家合影
大会推选国医大师路志正为医学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推选国医大师孙光荣为主任委员,推选国医大师王琦、刘志明、许润三、孙树椿、李济仁、张学文、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世元、周仲瑛、柴松岩、晁恩祥、颜正华、薛伯寿,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等为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国医大师、名誉主任委员路志正在贺信中指出,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创新传承和学术交流,决定成立医学专家委员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医药法》的具体行动,作为老中医工作者,责无旁贷,衷心支持,并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国医大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光荣在贺信中说,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是国计民生的第一要素,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导下,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转化应用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培养后继中医人才,搭建起新的广阔平台,这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趁势而上!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需要中医药文化的灌溉,需要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需要中医临床思维的指引,需要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传承。孙光荣并寄望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在国医大师等老一辈中医药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坚持不懈地从道、德、学、法、术、器六个层面研究、领会、继承、发扬,充分研究和把握中医药文化的基本元素、充分研究和把握中医临床的思维模式、充分研究和把握中医药产品的特色优势,从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三位参会的国医大师接受聘书
北京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在致辞中说:希望基金会在医学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专家们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影响力,弘扬中医传统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中医药产业建设,继承发扬祖国传统中医药特色,鼓励青年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共同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将斌希望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在中医药文化走向“一带一路”、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做出贡献。
国医大师路志正、金世元、刘志明、许润三先后发言,对医学专家委员会寄予厚望。
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路志正 国医大师,内科学家。
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孙光荣 国医大师,临床学家,内科学家,文献学家。
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 琦 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男科学创始人。
刘志明 国医大师,内科、温病学家。
许润三 国医大师,妇科学家。
孙树椿 国医大师,骨伤科学家。
李济仁 国医大师,内科、妇科学家。
沈自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西医结合肾病学家。
张学文 国医大师,内科学家。
陈可冀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心血管病学家。
金世元 国医大师,中药学家。
周仲瑛 国医大师,内科学家。
柴松岩 国医大师,妇科学家。
晁恩祥 国医大师,内科呼吸病学家。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学家。
颜正华 国医大师,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
薛伯寿 国医大师,内科学家。
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按姓氏笔划排序)
全国名老中医
王 键、王文远、王学美、韦企平、邓成珊
叶永安、白彦萍、朴炳奎、刘清泉、李贞吉
吴大真、陈彤云、陈荣钟、林瑞超、周超凡
周霭祥、赵 勇、郝万山、哈 刚、施小墨
高思华、阎小萍、梁晓春、鲁兆麟 温长路
北京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按姓氏笔划排序)
中青年名中医
王辛秋、付长庚、曲剑华、刘东霞、刘如秀
刘绍能、刘瑞珍、孙文正、孙玉冰、李 柳
李 艳、杨 勇、杨建宇、张丽梅、张宏伟
陈兰羽、房繄恭、赵 红、胡晓梅、黄建华
鄢伟伦、路喜善、裴 胜、滕秀香、薛燕星
中西医急诊科专家
吕传柱、刘祖发、齐文升、杜捷夫、宋祖军
宋莉红、姚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