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赵天琦 发自广州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有超过1300余万人没有户口,已占中国人口的1%。中国黑户群体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如此大规模的“黑户”群体已经受到了公安部的关注。11月21日,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主持召开公安部党委会议暨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扩大)会议。会议的两大主题,其一是关于反恐工作的开展;其二就是关于解决全国无户籍人口的户口登记问题。
单独就中国的户籍制度来说,“黑户”群体是指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没有户籍资料,没有户口卡(常住人口登记卡),并没有身份证的人。而“黑户”群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情形是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没有缴纳社会抚养费,无法办理户口;第二种是在历次人口普查中没有普查到资料;第三种则是在办理户口迁移的过程中,遗失掉户口迁移证而没有及时补办的。
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万海远等人在2014年七、八月的调研,这些黑户中60%以上是超生人员,其他还包括没有主动上户口、弃婴、未婚生育、相关证件丢失、户籍办理程序繁琐或基层部门不作为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无户籍人员。
因为没有户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社会保障,失去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机会。而随着“实名制”逐渐普及,“黑户”人群所受到的生活上的限制也在逐步扩大,如火车票实名制的推行必然影响到这类人群的出行。
此外,由于当代社会人口流动速度日益加快,主要因违法生育而形成的“黑户”群体的影响已呈现跨区域性特点,这些影响同样随着代际传递而逐步加深,成为社会管理中的盲区与难点。
多位专家表示,户籍管理与计生政策挂钩是“黑户”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最大根源。但是,将小孩户口与计生、征收社会抚养挂钩,本身就是地方土政策,没有法律依据,甚至属于违法行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一些地方已明确户口与计生脱钩。去年7月,国家卫计委方面也表示,将落户、入学、低保与父母落实计划生育情况挂钩,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应坚决禁止。
专家同时呼吁,终结“黑户”历史,不仅需要摆脱“人治”惯性,更要加强人文关怀,依靠法治思维。
(编辑:吴筱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