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芯片持续短缺影响,9月乘用车产销量双双下滑,同时也导致部分乘用车企业批发销量和终端零售量相比出现较大差距。盖世汽车根据保监会提供的上险数据整理得出,9月国内乘用车上险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滑13.9%。其中,上汽大众、吉利汽车、一汽-大众位居9月乘用车企上险量排名前三甲。对比三家车企9月批发销量来看,上汽大众9月批发和零售量基本持平,一汽-大众终端销量比批发销量多4370辆,而吉利汽车9月终端销量比批发销量增加近1万辆。
数据显示,吉利汽车9月终端销量接近11.4万辆,同比增长1.8%。与此同时,其9月批发销量为10.4万辆,同比下滑17.7%。通过以上两个数据对比,我们能发现,在芯片短缺的压力下,吉利汽车9月零售销量大幅高于批发销量,这一方面说明为应对缺芯吉利前期在渠道端已经储备了一定量的库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吉利旗下热门车型在终端市场很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前,吉利汽车曾对外发布消息称截至10月上旬,其未交付订单已经超过10万辆,且星越L、星瑞等热销车型在终端一车难求。
从吉利汽车9月上险量中我们能梳理出以下趋势:一、帝豪持续热销,在自主家轿市场保持冠军位置;二、吉利电气化车型销量占比逐步提升;三、产品价值感提升,10万级以上产品占比超半数。
帝豪在终端市场持续畅销,9月零售量一举突破1.8万辆,在家轿市场中排名第四,也是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的冠军车型。如今,帝豪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四代帝豪于今年8月底上市,在造型、空间、动力和科技配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业内认为,帝豪的成功很大部分取决于产品自身较高的品价比。不足7万元的起售价,加上比同级合资产品更丰富的配置和媲美合资产品的工艺、质感,使得帝豪很容易被大部分年轻消费者所接受,成为年轻人成家立业后第一辆的首选。
星越L,图源:吉利汽车
另外,领克品牌9月上险量为1.6万辆,这一数据与吉利汽车公布的批发销量相差不大,可见领克在终端市场依旧走俏,渠道端库存量不足。接下来,随着领克09的加入,领克品牌在销量和产品高度上都将再度扩展。
从上险量数据来看,吉利9月销量可谓亮点频出,但受制于芯片短缺,吉利汽车手握的近10万辆订单成为其当下“甜蜜的烦恼”。在今年8月中旬举办的吉利汽车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曾表示,吉利自去年7月底开始就为应对缺芯做出了供应链上的调整,同时也做了一些芯片的储备,但这些芯片只能支撑吉利上半年的产销,接下来,除了研究可以替代的国产芯片外,吉利将在供应链管理上与沃尔沃、宝腾等形成协同,以体量上的优势来缓解芯片短缺的影响。尽管如此,由于芯片问题存在难以估量的变数,吉利想要消解芯片短缺的压力并非易事。不过,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缺芯问题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得到缓解。
进入第四季度,如果芯片问题能够得到缓解,相信包括吉利在内的多数乘用车企销量将会再度提升。今年,吉利定下了153万辆的销量目标,前9个月已经完成了该销量目标的60.1%,第四季度如果吉利手握的10万辆订单能够顺利消化,其今年将极有可能如期达成该销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