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安装工人

文章目录:

1、18年前,有一位洛阳女工良心还债的故事感动中原,上了央视新闻2、打工人花399元,养活5800亿修脚产业3、求学之路的艰辛

18年前,有一位洛阳女工良心还债的故事感动中原,上了央视新闻

1990年12月某日,面对594元的错发工资,27岁的河南洛阳市宜阳县一家陶瓷厂女工王葡萄在父亲刚刚病故、家里负债累累、弟妹濒临失学的艰难情况下,一念之差,昧心将这笔钱据为己有。此后的14年间,她为此备受煎熬,然而因收入微薄、家庭负担沉重,几次想归还这笔钱都未能如愿。

2000年,为了尽早偿还这笔良心债,她独自挑起照顾3个孩子的家庭重担,让丈夫辞职远赴福建打工。2004年2月,她“自揭疮疤”,不仅主动归还了这笔钱,而且还附上了400元利息……

14年,一个女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诚实”,只有心的良善和美好,才是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昧财,“贪心”女工几多无奈

王葡萄1963年出生于在宜阳县赵堡乡西赵村,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15岁那年,她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

1985年,22岁的王葡萄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当时的宜阳县砖瓦厂招工,她进厂干起了拉坯、装卸等体力活儿,后来又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统计员培训班,结业后被安排进了宜阳县陶瓷厂,在成型车间做了一名临时工。当时陶瓷厂效益不错,跳出“农门”的王葡萄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1989年7月,拉了两年模具的王葡萄被调到模型车间做统计员。这时,她已跟同厂的机修工郅奉献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因为夫妻俩都是临时工,工资低,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年后,王葡萄又怀孕了,丈夫想要个儿子,便按规定办理了相关手续。

1990年秋,王葡萄的父亲患食道癌住进了医院。当时王葡萄的大妹妹和弟弟正在宜阳县一高读书,小妹妹也正在上初中,但为了照顾父亲,两个妹妹相继含泪辍学。然而不幸的是,住院两个月后,父亲还是在给家里留下了3000多元的债务后撒手西去。王葡萄虽已出嫁,可毕竟是长女,安排完父亲的后事,她便开始为母亲及弟弟妹妹的生活操起了心。

陶瓷厂每月16日前后发薪,作为车间统计员,王葡萄要为工友们造工资表,然后将工资表送生产科审核后,再从财务科领出工资发给工友。1990年12月16日,王葡萄像往常一样按工资表从财务科出纳康智标手中接过了1000余元现金和面值660元的国库券。模型车间一共有22名工人,大家的工资都不高,进厂3年的王葡萄每月的工资为71元,除去30元的国库券,她拿到手的现金只有41元。

16日、17日两天,工友们陆续从王葡萄手中领取了工资,可当王葡萄最后签领自己的那一份工资时,却惊奇地发现手里还有一沓钱!当时人民币的最大面值是10元,王葡萄定神数了数,有50多张。她仔细和工资表上的数字核对了一下,其他人都领完了,这是怎么回事?她还没顾上细想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脑海里便一下子冒出了一大堆困扰她的烦心事:给父亲治病欠下的相当于她4年工资收入的巨债,弟弟过完春节就要缴纳的学费,嗷嗷待哺的女儿,即将降临人世的又一个小生命……钱这时对她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就在王葡萄犹豫着要不要把这笔钱还给财务科的时候,当上出纳仅两个月的康智标发觉现金短缺了。他和会计韩延超仔细核对,发现是计算失误:模型车间22个工人的国库券金额应为660元,却被他计算成了66元,致使多发现金594元。两人赶紧找到王葡萄询问,关键时刻,家里那一桩桩烦心事占据了王葡萄的整个脑海,她竟以工资尚未发完为借口,否认多领了那594元钱。

其实,王葡萄的心里十分矛盾:她已从财务科领出了工资,出现差错责任并不在她,只要她不承认,这笔钱就可以归她使用,而且家里也正有个“大窟窿”等着填呢!可如果她留下这笔钱,她不知道厂里会不会让财务科的那两个小伙子填补亏空,要知道他们的月工资也不过100元出头,要是让他们赔补,她心里实在不忍。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很忙。王葡萄一边要照顾1岁多的女儿,一边还想着老家的母亲和弟弟妹妹,操心弟弟下学期的学费,27岁的她内外交困。其间,陶瓷厂厂长宋木森又亲自找她询问错发工资的事,她再次违心地否认了。不久,因临产休假,那594元钱不知不觉地被王葡萄贴补了家用。她并不知道,就因为她的“贪心”,出纳康智标一个人承担了全部责任,厂里每月从他105元的工资中扣除50元,整整扣了一年。她更没有料到,这件事会成为她的心理重负,一直折磨了她10余年。

折磨,心病难除家起风波

1991年2月,王葡萄生下了二女儿,休完产假上班时,她的工作已被调整。此后,王葡萄和丈夫整天除了上班就是围着俩孩子转,生活负担越来越重。虽然每次领完工资时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曾做过的昧心事,可也只能在心里念叨一下,她实在没有能力还钱。后来夫妻俩见俩孩子跟着他们实在太受罪,便把她们送到了乡下老家。

1994年10月,王葡萄又生了个男孩,因“超生”被计生部门罚款8000元。这笔钱夫妻俩东挪西借好不容易才凑齐,而且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还完。

儿子出生后,王葡萄无法继续上班,只好留在家里操持家务,这一呆就是两年。两年间,丈夫在陶瓷厂一个月的工资才200元,还要照顾在乡下的两个女儿。一家人连柴米油盐都要计算着买,弄不好就会超支。

2000年春天,8000元外债还清了,一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一天吃晚饭时,王葡萄见丈夫心情不错,便在聊天时把自己当年昧下那594元钱的丑事讲了出来——憋得时间太久了,她老觉得不跟丈夫说说心里难受。可她没想到,平日里只知道埋头干活儿的丈夫却被她的话激怒了,他放下筷子转身进了卧室,无论她怎么叫就是不再出来。郅奉献也是农村出来的,祖祖辈辈勤劳本分,他万没料到妻子会背着他做这种昧心事!王葡萄一遍遍地许诺“有机会我一定把钱还上”,甚至以乞求的口吻请求丈夫原谅,摆明她当年的处境,两人之间这才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然而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仍很多:两个女儿要读初中了,得把她们接到身边;儿子也该上小学了,费用也不低,供3个孩子上学仅靠夫妻俩的工资收入明显不够。现在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件事,怎么办?思前想后,郅奉献决定辞职找个更能挣钱的工作。

2000年7月,郅奉献离开他工作了14年的工厂,在宜阳县城一家小型装修公司做了一名铝合金门窗安装工。谁知没干几个月,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疼痛让他被迫放弃了这份工作。因为没钱住院,郅奉献只能躺在家里静养。后来有人给他提供了一个偏方,他的病情才慢慢好转。即使如此,这场病也让他们花费了近千元。原本已将归还那笔“不义之财”列入生活计划的夫妻俩,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打算落了空。

2001年春节,王葡萄一家人过得很不是滋味。她和丈夫自打进了陶瓷厂工作,十几年间一直住在厂里的职工宿舍楼内。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住3个人还说得过去,现在两个女儿回来了,得添一张床,屋里一下子没了下脚的地方。宿舍楼是1986年盖的,他们住的顶层已开始渗漏。冬天还好说,到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咋办呢?就在夫妻俩一筹莫展的时候,王葡萄在三门峡工作的弟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单位承接了福州市的一项高速公路工程,需要一批像郅奉献一样的技术工人。

尽管王葡萄知道她一人在家带3个孩子会很吃力,但她实在想不出别的能改善家里经济状况的办法了,便决定让丈夫到福建打工。过罢春节,郅奉献去了福建,在修路工地做了一名电焊工,工资虽然比在宜阳县城多了一倍,但活儿也挺累的。

王葡萄与丈夫结婚10余年,家里连台黑白电视机都没买。女儿从乡下回来后,经常在走廊里扒着邻居家的门缝看电视,这让王葡萄特别心酸。2003年春节,郅奉献打工归来带回2000多元钱,夫妻俩留下3个孩子下学期必缴的学费,狠狠心花了1200元买了一台彩电,贫寒之家从此有了欢声笑语。

然而王葡萄依然心事重重,始终惦记着那笔“良心债”。

还债,诚实做人情动河洛

2004年2月13日7时30分,河南豫翔陶瓷有限公司——原宜阳县陶瓷厂门前。正要随着上班的人流进入厂区的企管部工作人员康智标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他“小康”,回头一看,是名中年妇女。这名中年妇女低着头把一个纸包递给了他,说:“你跟延超谁看都行。”说完便转身走了。康智标以为是给财务部会计韩延超入账的票据,也没细看就塞进口袋。

这名中年妇女就是王葡萄。

等忙完了杂事,康智标想起了那个纸包。他从财务部喊来韩延超,韩拆开纸包一看,里面是一沓百元钞票,整整1000元,他当时就愣住了:“谁给的?”康智标也有些莫名其妙,赶忙拿起那个纸包,发现里面还有一封信:

延超、小康:

你们好!

来信为了1990年12月多领594元工资的事。

当时,因我父亲刚刚离开我们……家里欠了很多债。所以我一时起了贪财之心,把钱给用了。当你们来问我的时候,我昧着良心没有承认这件事,到现在有14年了。

这些年我心里十分不安,我犯的错可能也给你们的家庭造成了伤害,现在我决定把这笔钱还给你们,400元当利息,总共1000元。求你们原谅我的过错,实实在在对不起你们……

一分厂模型车间 王葡萄

2月12日

王葡萄是在丈夫过完今年春节又赴福建打工后,决定消除折磨了她14年的心病的。丈夫春节期间带回2900元钱,王葡萄算了算,缴完3个孩子的学费还能剩下近2000元。

2月12日晚,孩子们睡下后,王葡萄将1000元钱包起来又拆开,心里依然很矛盾:还,丈夫走的时候两人没有商量,他是什么意见?当年自己没有承认,现在却主动还钱,无疑是自揭疮疤,露丑给人看,以后自己还能在同事面前抬起头吗?不还,可这是自己14年来的一个心愿,自己为此备受折磨、寝食不安。她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好人有好报”的故事,每次都在心底感慨不已,何况自己刚步入中年,人生的路还长,以前是实在没条件还钱,如今日子过得顺畅些了,不该再拖了……王葡萄决定给丈夫来个“先斩后奏”,于是便提笔给14年前那两个为她蒙受“不白之冤”的同事写了那封忏悔信。

2月13日早上将钱和信交给小康的那一刻,41岁的王葡萄百感交集,她不敢抬头看小康,她不知道小康还认不认得她。等她坐上回家的三轮车时,竟发觉自己泪流满面——因为终于卸下了压在心里14年的心理重负,因为这么多年磕磕绊绊的生活中无数的辛酸,因为以后能堂堂正正做人的幸福!回到家,王葡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拨通丈夫的电话,她要把这件事告诉丈夫,无论听到的是责备还是赞许。电话通了,远在福建的郅奉献听完妻子的话先是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了简短的两句话:“那就好!别想恁多,照顾好孩子。”

让王葡萄想不到的是,中午时分,小康竟找到了她家,硬是把那400元利息还给了她!康智标后来说,当他走进王葡萄家的“客厅”时,唯一的感觉就是震惊:十几年了,他没想到和他同年进厂的王葡萄如今的生活那么艰难,他觉得这笔钱对改善她的生活可能很重要!临走时,康智标几次从衣兜里掏出那600元钱想悄悄给这位“好大姐”留下,可最终还是放弃了——既然她已经决定要还他,他要是不收,她会更觉愧疚,何必让她再难受下去呢!

康智标的老家也在宜阳乡下,他是长子,当年错发工资时,他从南阳农业学校毕业也就两年多。工作失误让他懊悔了很长时间。他弟弟当时正在宜阳县一高读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弟弟每年的学费、生活费都由他承担。一年的工资少了一半,他让自己受苦也没让弟弟受委屈。

谈起王葡萄的还债之举,被深深触动的康智标表示,王葡萄的人品和勇气非常令人敬佩:“一个女人家,十几年不忘自己做的一件错事,并想方设法予以弥补,实在难能可贵。要不是她主动归还,其实我早忘了这件事。”

王葡萄诚实做人的事在河南豫翔陶瓷有限公司几千名员工中引起不小的震动,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得知消息后已计划赴宜阳采访,拟邀请王葡萄走进演播室。

2004年3月23日下午,王葡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次无声啜泣。看得出,这位朴实的中年女工已经完全走出了阴影,尽管生活仍很艰辛,但她过得很踏实。1993年陶瓷厂“转正”了一批农民合同工,因缴不起相关费用,王葡萄和丈夫都没能真正成为城里人。现在王葡萄依然是个临时工,每月工资350元。她的两个女儿已读初中,儿子也已上小学三年级了。要不是丈夫外出打工,仅3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他们就吃不消。

“人都有自尊心,有时候难免虚荣,但做人的原则不能变,首先要诚实。我为自己14年前的不诚实付出的代价,会在我的记忆里铭刻一辈子,我也会拿它来教育我的子女如何做人。”朴实的王葡萄如是说。

打工人花399元,养活5800亿修脚产业

10月9日,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法院街189号,一家名为“郑远元”的修脚店开业。这里距纽约三大华人聚集区的车程都不超过半小时,离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的车程仅10分钟左右。

在这则新闻下,有网友问:“什么是郑远元?”被点赞最多的是这样一条回复——“按摩界的蜜雪冰城”。这个以平价著称的中国连锁修脚店,在全国默默开了8000多家门店之后,开始远征海外,给华尔街的打工人来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

(图/社交媒体截图)

修脚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也是重要的民间技艺。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中,有关于“足病”的记载。20年前,修脚不是普通的按摩休闲,更像是医院门诊外科的平替。

过去,街边的修脚店曾因为老土过时的装修和门口张贴的治疗灰指甲广告,让年轻人敬而远之。近两年修脚店画风突变,开始做起年轻人的生意。

晚上七点后的修脚店,

都是打工人的主场

深圳罗湖,一家靠近罗湖口岸的郑远元修脚店内,坐满了说粤语的年轻香港客人。在即将过关返回香港前,他们通常把这里作为在深圳的最后一站。

他们手机里下载了大众点评,熟练地让修脚师核销团购券,再坐下来拿出“尿袋”(充电宝)给手机续命,等着修脚师端来热水,给自己的脚“续一个”。

小小几十平方的店里,卡其棕色的沙发一字靠墙排开,座椅上铺了白色毛巾。墙上的红色横幅写着“每个月18号是会员日半价”。修脚师身穿统一的工作服,埋头为客户按摩。一名香港客人说:“这个连锁修脚店很火的,我上次排队排将近一个小时,60分钟的团购套餐80块,还送一大杯珍珠奶茶,划算。”

(图/《超能坐班组》)

正在修脚的李师傅说,现在修脚的年轻客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大部分在晚上9点后来,到深夜12点还有上门的,这个点,老年人早就睡了。”

美团在2022年修脚行业共有5800亿市值,4亿的用户规模中,20~35岁的消费者占比达到了75%。也就是说,中国这个价值千亿的修脚市场,年轻人贡献了三分之二。

客人开始泡脚,技师会拿出一个小小的计时器放在客人的沙发椅上。师傅在泡脚时先给客人按摩肩颈,大约十五分钟后,把客人的脚擦干净,拿出一次性小刀片开始给客人修脚,修完脚后,便拿出润肤露开始足底按摩,从足底一直按到小腿。

(图/pexels)

闹钟响起,技师还会让客人稍微超时按久一点,让客人觉得物超所值。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修脚,泡脚的“料包”也更年轻化,除了传统的生姜、艾叶,还有海盐和醋,此外还有泡脚送奶茶、送汉堡的活动,恨不得年轻人在这住下。

00后修脚师傅,

月入过万

如果观察过街边的修脚店,会发现“郑远元”三个字的出镜频率高到有些吓人。几乎每个社区街道都能看到一家不起眼的修脚店。

根据官网数据显示,这个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8000多家连锁门店。2023年一年营收129亿元,有媒体干脆给它安上“宇宙第一修脚帝国”的名号。

90后的李师傅是陕西安康人,从事修脚行业三年。李师傅说,十个修脚师傅里面有九个都是陕西人,而九个陕西人里面有八个都是安康紫阳县人。曾经的紫阳是贫困县,如今这里的人民因修脚致富,从单一品牌的创业到政府支持后迅速发展,与我国历来许多县城的发展模式相似。

(图/社交媒体截图)

2023年1月,紫阳县成立了紫阳县修脚协会,修脚师成为紫阳人的主要职业和在外标签之一。李师傅说,在安康市,几乎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个人是做修脚的,有的家里一家人都做修脚师傅。

根据紫阳县政府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紫阳县修脚协会现有会员单位71家,其中修脚足浴企业50家,配套织袜、药品等产品企业15家,销售企业3家、培训机构2家,拥有1.5万余家修脚门店,总营收超200亿元。

李师傅所在的这家修脚店开业仅半年,已经有不少熟客。熟客上门,修脚师就一句“您来了啊,里面坐”。一位住在附近的客人出来买水果,路过修脚店时,在门口朝李师傅喊一嗓子:“那药是一天早晚换一次是吗?”李师傅正服务着客人,扯着嗓子回:“一天换一次就可以了!”客人在门口留下两个橘子给李师傅,便离开了。

社区修脚店与顾客的关系,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邻里关系:当你把脚放心交到另一个人的手里时,就没什么好见外的了。

(图/《小巷人家》)

黄师傅是四川人,今年才刚满19岁,顶着一头棕黄色的锡纸烫,熟悉的客人都喊他小黄。他是2005年出生的,“我们店长是2006年的,比我还小一岁。”

年纪轻轻就出来当修脚师傅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小黄说,他的家乡在四川和陕西交界处的一个贫困县,距离紫阳很近,当地政府其中一个扶贫项目就是给修脚集团招生,免费培训,学成后直接就业,店里另外两个年轻人都是他同村的朋友。小黄很快已经成了熟练工,“修脚不难学,培训两周就能上岗了,实习一个月就转正。”

(图/pixbay)

在招聘网站上,一名修脚师的薪资保底在5500~7000元/月,月薪平均6000~10000元以上。此外,大部分的修脚公司都能给员工免费提供食宿。修脚师的提成方式是按单提成,此外还有绩效奖金、全勤奖和工龄奖。对于贫困县的人们来说,这份外人看来“不体面”的工作带来的月收入甚至比当地人一年种地的收入还要高。

李师傅喊这些00后的修脚师叫“小孩”:“老家这些小孩不懂事,不爱读书,老早就出来想赚钱。他们父母都还年轻能干活,没啥压力,小孩自己赚的钱都自己花。”

李师傅说自己以前也是十几岁就来广州打工了,做过汽车修理工,当过厨师、保安,下过工厂拧螺丝,学过焊接铝合金门窗,许多行业他都做过,最终选择了这行,“做修脚师傅好啊!夏天晒不着,冬天冷不着。”

年轻人的脚,是真的累了

年轻人爱上修脚并不令人意外。脚承载我们生活的重量,但一般很少被关心。平时在办公桌前久坐腿部容易酸胀,周末特种兵式旅游和过量锻炼,也让他们的脚一直处于过载的状态。

95后的刘宇航是一名跑步爱好者:“我平时喜欢跑步,跑得多脚底就会起茧,所以我大概每隔一个月都要去修一次脚。有时候跑完约上两个跑团的朋友一起去修脚,在修脚店坐着聊天,不比奶茶店舒服啊?”

(图/《小巷人家》)

修脚师还能兼职运动康复医师,告诉刘宇航如何保养足部,如何剪指甲能预防甲沟炎,建议他跑步不要穿太紧的袜子以免压迫足部。运动后运动肌肉经常会堆积乳酸,按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放松方式。

修脚店最初能够吸引年轻人的一个原因是足够便宜。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发达的地段,比起一次消费就要过百元的足疗水会来说,像郑远元、彭世、朋朋这类平价连锁修脚店能让打工人轻松实现“修脚自由”,40分钟的足疗能低至39.9元,其中包含了泡脚、修脚、肩颈按摩、足底按摩,堪称按摩界的综合平替,除了不定期推出的套餐,其他项目正常做也不过大几十元,花上百元就能享受大桶泡的“豪华套餐”了。

(图/《爱情公寓》)

在上班族Lisa看来,修脚是每周五结束工作后的仪式感。她以前办公都喜欢去星巴克,带着笔记本电脑边喝咖啡边办公,但现在她放下了这种已经有些俗套的工作方式,选择了更实际、更舒服的修脚店,“下午时段的修脚店往往没什么客人,一边泡着脚,一边回复工作信息。同样消费40元,这个比咖啡更有性价比。”

除此之外,年轻人对修脚的兴趣还来源于社交媒体的影响,网络上不少踊跃参加“蹭老行动”的年轻人,用各种有趣的范式分享着各自发现的“老头乐”,过去被认为只有老年人喜欢的修脚、晨运、按摩,成为年轻人摆脱平凡日常的猎奇打卡经历。

(图/《旅行任意门》)

文莉是一名电商行业的打工人,也是修脚店的常客。她最初了解修脚也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许多分享,感觉还挺有意思。她此前从未留意过任何修脚店,一搜才发现家附近一公里范围内就有三家。

第一次去修脚时,修脚师在她自以为很干净的脚上刮出了一堆白花花的死皮,“我就像是第一次去北方澡堂搓澡的年轻人,感到羞愧难当。但几次过后就上瘾了,“按摩完真的光滑了不少,我感觉双脚和自己都重回18岁啦。”

校对 遇见

运营 鹿子芮

排版 小玛

题图《独酌男女》

求学之路的艰辛

转眼间来到了初三,初三是在四中上的。四中离我们乡镇比较远。我们几乎是一个月一回家。基本全是坐面包车,每次10元。其实我大部分放假,都不会回家,而是选择去饭店做兼职。由于家庭的原因,比别的孩子要大,所以承担起家里的一些负担也很正常。父亲一天比一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就承担起了家庭的一部分责任。

初中对于我来说,其实学的不是很多。不过结识了好多朋友,我初中毕业便干起假期工。假期我跟我老家的二哥一起干了铝合金门窗制作。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累的也是不亦乐乎。说是学习铝合金门窗制作,不过我也喜欢这个工作,算是为了帮忙,为了挣些钱,解决燃眉之急。

过了假期,我就去了市里的饭店干活了,基本跑在后厨干活。为了减轻家了的负担,我也选择辍学。然后一个举动,却让我父亲,着了急,伤了心。父亲心里很不痛快,每天闷闷不乐。感觉父亲一天天的比较累,也没有啥经济来源,我辍学就是为了能让生活过的更好一些。可是父亲的爱让我的心彻底融化了。我也感觉穷人的孩子还是上学比较有出息些。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至少她是一条捷径的路。相比那些有钱有势、有人脉的人更公平一些。因为假期挣得不多,父亲便把玉米买了,给我凑齐学费。因为中考我当时考的是中等生,上高中的话可以去实验班。就这样我又开始了高中之路。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门窗

高端铝合金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上一篇: 铝合金门窗安装安全技术交底
下一篇: 铝合金门窗安装工是几类职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