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铝合金门窗加盟电话多少

文章目录:

1、襄阳牛肉面“走出去”还需加把劲2、90后小伙摆摊卖煎饼,两年买房买豪车3、涉嫌诈骗100万湖北警方侦破一起“5G加盟”骗局

襄阳牛肉面“走出去”还需加把劲

襄阳牛肉面的汤料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张沛 谢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江伟兵

阅读提要

2017年,襄阳市政府提出,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争取至2022年底,襄阳牛肉面馆在全国每个一、二线城市达到300家,每个三、四线城市达到50家,每个县城1家以上。截至目前,襄阳牛肉面馆在省外仅为210家。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还需加把劲。

半篓碱面半篓豆芽,在沸水中翻烫几次,盛入碗中浇上牛骨高汤,舀一勺牛肉牛杂……在襄阳汉江大桥北桥头,邓家牛腩面馆生意火爆,平常每天卖1500份,逢年过节翻番。

2001年,程艳阳和丈夫开起这家夫妻店。目前,“邓家牛腩面”被公认为襄阳牛肉面行业“老大”。程艳阳经常接到“去外地开加盟店、开连锁店”的邀请,但她始终没有答应:“在襄阳,一年有600万元的销售额。都说走出去是蓝海,可我怕呛水。”

2017年8月,襄阳市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至2022年底,襄阳牛肉面馆开办总数达到6万家以上,其中全国每个一、二线城市达到300家以上,每个三、四线城市达到50家以上,每个县城1家以上。

截至目前,襄阳牛肉面馆总数为7600余家,其中6500家集中在襄阳市,省内其他城市有890家,省外仅为210家。

“走出去”势在必行

襄阳牛肉面产业协会会长李伟介绍,据记载,襄阳牛肉面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走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襄阳汉江大桥北桥头回民居多,擅长以牛肉、牛杂为臊子做面食,逐渐将牛肉面做成了地方特色美食。进入21世纪以来,襄阳牛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支起两口大锅,一口熬汤、一口烧水,家门口立起四根竹竿,撑起一张塑料棚,就可开门营业。资金投入小、技术门槛低,很多老百姓通过开面馆脱贫致富。

每天早上5时,汪超和妻子准时起床,半小时后来到襄城区北街的老襄阳牛肉面馆开门营业。

50平方米的店面内摆着8张桌子和30余把椅子,汪超负责煮面,妻子负责清理碗筷、抹桌椅。汪超说,每天营业额约1500元,如遇到外地游客来得多,生意会更好一些。“最高峰时,一天卖过1万元。”

截至2020年底,襄阳市牛肉面馆数量为6500家,其中中心城区4100余家。在襄城区北街,以老襄阳牛肉面馆为中心,左右100米范围内有5家类似面馆;在“邓家牛腩面”所在的汉江大桥北桥头,有20余家面馆。

价格战愈演愈烈。今年元旦过后,汉江大桥北桥头的一家面馆竟亮出“一元钱吃牛肉面”招牌。

“襄阳牛肉面在市内竞争激烈,在市外已有一定知名度,走出去势在必行。”李伟说。

“蓝海”虽大也怕呛水

“走出去”,汪超曾有过机会。

2019年,一位同学邀请他到深圳开店。汪超在广州、深圳、东莞等襄阳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逛了一圈后,婉拒邀请。

他说,有三方面的原因让他没敢迈出这一步——

第一,传统的襄阳牛肉面馆环境卫生水平不高,难以摆脱“地摊食品”名声。东南沿海一带城市居民对用餐环境卫生要求高,需要加大店面装修、增加用工人数,成本陡增。

第二,做成原汁原味的襄阳口味,许多外地人无法接受;若因地制宜改变口味,当地的襄阳人又不买账。

第三,外地开店,需要与当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乃至消协等单位打交道,这对于一个长期“卖面条”的人来说,既不擅长,也牵扯精力。

汪超的经历和想法并非个例。

2017年,襄阳技师学院曾开办过多期免费的襄阳牛肉面“创业+技能”培训班,先后培训学员逾千人。一年后,当襄阳技师学院电话回访这些学员时,仅有不足百人开办襄阳牛肉面馆,且全部聚集在襄阳市内。

目前,襄阳牛肉面外出开店最多的城市当属武汉,其次是北京和深圳。此外,上海、南京、广州、郑州、合肥、徐州、南阳等地,也有襄阳牛肉面馆或牛杂面馆。

在武汉市武昌区武车路,有一家襄阳牛肉面馆,老板杨先生介绍,周边的小吃店竞争激烈,有武汉热干面、湖南米粉、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自己起早贪黑忙一天,仅能卖100多碗。除去房租、水电费、原材料等成本,只够维持基本生活,很难做大做强。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茂松表示:“经营状况好的面馆,多怀有‘小富即安、守摊为家’的思想,不愿意走出去;经营状况不好的面馆,实力不足,没办法走出去;刚走出去的面馆,市场竞争激烈,难有大的作为,带动效应也不明显。”

政府扶持有待加强

襄阳牛肉面要“走出去”,必须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统一品牌,形成区域公共品牌效应。

2020年7月28日,“襄阳牛肉面”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核定使用于“餐厅、餐馆、快餐馆”等场所和“面条、方便面、挂面”等商品。

目前,襄阳牛肉面产业协会正在建设培训、配送、体验和研发中心。其中,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面馆经营者的统一生产流程,配送中心负责原材料的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体验中心负责接待顾客体验式用餐,产品研发中心负责在保证3至5个传统口味基础上,研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群口味的新产品。

李伟表示,在“三统一”的基础上,以襄阳市牛肉面餐饮股份管理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襄阳牛肉面”为公共品牌,支持鼓励走出去开办直营店或加盟店。经营者只需按照标准进行店面装修、搭建生产流程即可,选址、原材料供应等由公司统一服务。

因在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做出一定成绩,襄阳牛肉面产业协会去年获得200万元的财政补贴。接下来还想建设襄阳牛肉面产业园、在新疆建设牛杂加工基地、成立襄阳牛肉面产业发展基金等。

2017年8月,襄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对相关从业者进行补贴,但主管部门人士表示,地方财政压力很大,此举落实有难度;《方案》还提出,选择10家有名气、有经营能力、有实力的牛肉面馆进行完善提升,形成标准样板,此举酝酿多时,一直没有实施。

李伟认为,襄阳牛肉面“走出去”,政府支持力度应更大一点、更实一些。

作者:田悦

来源: 湖北日报

90后小伙摆摊卖煎饼,两年买房买豪车

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

在夜市摆摊卖煎饼,发展较好的状态是怎样的?90后小伙杜林峄给了我们答案。

在武汉光谷曙光星城夜市上四五十个摊位中,他的煎饼摊前排队人数最多、收摊时间最早。

在夜市摆摊两年,小杜就按揭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辆20多万元的奔驰车。

小杜说,接下来,他还计划收学徒、开放加盟,让更多的人能够靠摊煎饼这门手艺赚到钱。

曾到山东等地交学费取经

12月8日晚,曙光星城夜市,密密麻麻地陈列着四五十个摊位,绵延数十米。夜市上有炒面,有卤味,有小海鲜,还有煎饼和卷饼。杜林峄的摊位在中后部,位置并不好找,然而并不乏排队的食客。

在这个夜市上,杜林峄总共有两个摊位,一个是妻子负责经营的煎饼摊,另一个是他和高中同学合伙的卷饼摊。

绿色的面糊画圈,红色的面糊画花,在面糊中间摊上两个鸡蛋,待面皮定型后,刷上特制的酱料和辣椒油,根据食客下单的口味撒上肉松、香肠或里脊肉,将薄脆掰碎撒在面皮上,包裹起来,一份热气腾腾、分量十足的煎饼就出锅了。

杜林峄说,这样的煎饼他们一天会卖300个左右,有时候排队的人会把夜市并不宽敞的走道堵上。

1991年出生的杜林峄曾在武汉念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襄阳的一家银行上班。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拿着一份不多不少的“死工资”,这并不是杜林峄想要的生活。

工作两年后,他选择从银行辞职。后来的日子里,他与人合伙开过生鲜超市,也曾在深圳开过早餐店,但是生意并不太好。

2019年,杜林峄和妻子商量决定开一个煎饼摊。经历了几次并不成功的创业后,杜林峄意识到,要么别进入餐饮业,如果要做餐饮,就一定要把口味做好。

为了研究菜品的口味,杜林峄去新东方厨师学校学过川菜,也曾到访过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每去一个地方,他都找到当地最火爆的煎饼摊,交3000元学费拜师学艺。

试验了近三千张煎饼面皮

虽然走访了多个省份取经,但是在实践中,杜林峄发现湖北人和北方人的口味有不小的差别。

北方人喜欢面皮劲道,煎饼得用高筋面粉做;湖北人喜欢柔和又不失劲道的口感,用中筋面粉更合适。北方人喜欢咸鲜五香口味,湖北人喜欢酱香甜辣口味,备受欢迎的周黑鸭就是这个口味。

再比如和面,天津煎饼豆面偏多,山东煎饼是杂面,而北京煎饼则加入白面。

比例不同口感也不一样。为了做出湖北人喜爱的口感,杜林峄用面糊试验了近三千张面皮,酱料和卤肉等也调试了五六十次。

传统的煎饼主要用甜面酱和番茄酱,杜林峄在甜面酱中还加入了小茴香、孜然粉、辣椒粉、八角粉,“烹制酱料和卤肉的时候,我们会勾点芡,包裹进煎饼后会有一些汁水。”杜林峄说,就像大伙爱吃的灌汤水饺一样,有爆汁口感的煎饼也更受欢迎。

除了面皮和酱料,能让杜林峄的煎饼摊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颜值高。

“我们的很多回头客都是年轻女孩,年轻女孩对食物的要求不仅要口感好,还要颜值高。”杜林峄告诉记者,他们的面糊用五种果蔬调色,红色是火龙果,黄色是南瓜,绿色是菠菜,橙色是胡萝卜,蓝色是蝶豆花。

多了榨汁这道工序,成本和时间都花费更多,但是“高颜值”的煎饼,为杜林峄赢得了更多客人。

每天排队人数多收摊最早

煎饼摊在曙光星城夜市开了近两年,已经有不少人寻着这个味道慕名而来。

30多岁的徐先生家住汉口,他的一位朋友住夜市附近,杜林峄的煎饼摊几乎成了朋友们的晚间食堂。经朋友多次推荐后,徐先生特意从汉口赶过来尝一尝,“真的不枉费专程跑一趟。”

而在排队等餐的白领小林则是煎饼摊的老顾客了。“换了一份新工作后,在曙光星城附近租了房,已经在这个煎饼摊吃了4个月。”小林说,大概每两周会买一次煎饼,有时候下班太晚,煎饼摊已经收摊了,她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些别的晚餐。

像小林这样的老客,在煎饼摊并不少见。杜林峄,在夜市人称“排队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时候,一些老客为了买上一个煎饼,队伍排了30多个人,笔直的走道排完还要转弯。

与众多餐饮老板喜欢看到排队现象不同,杜林峄并不希望客人排队太久。“再好吃的东西,如果排太久也会影响消费体验。”

因此,杜林峄一直在努力缩短制作时间,刚开业时,做好一个煎饼要两分钟左右,现在只需要三四十秒。

杜林峄的另外一个绰号叫“收摊王”。8日晚8时,夜市上人来人往,其他摊位还在忙得热火朝天,杜林峄的摊位上已经一点食材都不剩了,“我希望单位时间里,卖出更多的煎饼,而不会一味追求总量,而无法保障品质。”

夜市摆摊两年已买房买车

杜林峄的煎饼摊,启动资金仅有5000元。他一天只准备300多个饼,一天的流水3000多元,一个月是9万元左右。

经营时间还不到两年,他已经实现了买房买车的人生目标。“房子是在江夏保利新城买的,还买了一辆奔驰车。”杜林峄说,房子100平方米左右,虽然是按揭的,但是让他在武汉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挣到钱,杜林峄也不忘回馈顾客。他在摊位上贴了一个二维码,建了一个粉丝群,每天有8个免单名额。他如果因故不出摊,也会在粉丝群里通知,尽量不让大家跑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吃得安全,吃得开心。”

记者注意到,杜林峄的摊位上还贴了“招学徒”三个字。

杜林峄说,开放加盟也是他的下一步计划。“我考虑了一下,加盟费只收1万9。如果对方加盟3个月还没实现盈利,我就退还他1万块。”

杜林峄说,开放加盟不是为了收加盟费圈钱,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摊煎饼这门手艺赚到钱。

实习生:白文福

来源: 极目新闻

涉嫌诈骗100万湖北警方侦破一起“5G加盟”骗局

央视网消息(记者 赵晋 报道员 黄磊):11月9日,湖北恩施州巴东县公安局破获一起以“加盟5G项目”为由的合同诈骗案,并在湖北襄阳市成功抓获涉嫌合同诈骗在逃人员程某某,涉案金额达百万元。

据该局经侦大队民警介绍,今年5月,巴东县某公司法人谭某某报案称,自己被襄阳的程某某以“签订5G通讯基站加盟共建”的方式诈骗了100万元。

接到报案后,巴东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迅速组建专案组开展侦查。据民警介绍,在2021年9月,谭某某经人介绍与程某某结识,程某某谎称其已中标“恩施地区5G通信铁塔建设项目”,在程某某的一番鼓吹下,谭某某认为投资加盟该“项目”能获取高额利润,遂与程某某签订了加盟共建合同,并投资100万元“加盟费”。合同签订后,迟迟未见该“项目”开工建设的谭某某发现情形不对,遂多次找程某某要求退回其加盟资金,但程某某拒不归还,于是谭某某便向巴东县公安局报了案。

最终,警方查清程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隐瞒事实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100万元,涉嫌合同诈骗,并对程某某采取网上追逃措施。目前,巴东县公安局已对程某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之中。

来源: 央视网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

上一篇: 襄阳两所学校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被通报
下一篇: 西丰重型铝合金门窗定制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