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铝合金窗户报价

文章目录:

1、点赞|商界“她力量”,谁是你心中的佛山优秀民营女企业家?2、不用再“漂泊不定”,不用再两头“摸黑”——四位长江渔民“转身”记3、三百浙商扎堆安陆投资超110亿元 个中有何奥妙?

点赞|商界“她力量”,谁是你心中的佛山优秀民营女企业家?

在佛山,有这样一群女性,

她们扬帆商海,是企业创新的总舵手;

她们无私奉献,为和谐社会添一份力。

她们是佛山民营女企业家,在建筑、内衣、养护、陶瓷卫浴等行业撑起“顶梁柱”,凝聚成推动佛山经济发展的强大“她力量”,“闪耀”于财富金字塔的顶端。5月19日,胡润发布《2021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佛山白手起家的女富豪数量排全球第七。

今年6月10日,佛山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将举行换届典礼。值此节点,5月27日至6月6日,南方+佛山频道与佛山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共同发起“佛山优秀民营女企业家”点赞活动。

报名参与活动的企业家,有的凭借3台缝纫机创业起步,如今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有的一头“扎”进企业,直到女儿临盆前一天才肯离开办公桌;还有的平日是企业志愿服务队“队长”,新冠疫情期间冲在抗疫第一线……

哪一位佛山女企业家的故事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为她们点赞,向她们致敬!

投票时间:2021年5月27日-6月6日24时。

投票规则:市民可每天在南方+客户端内投10票、客户端外(微信)投10票。排序不分先后,按票数高低实时滚动。(说明:点赞系统发布时,企业家排序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

票数前十的女企业家将获评“佛山优秀民营女企业家”,南方+届时将对10位“佛山优秀民营女企业家”提供跟踪报道。

附20位女企业家简介,详情请点击个人投票链接,为她们投出宝贵一票!:

01 陈钢钰

佛山市诚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陈钢钰,1964年出生于佛山,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中国注册税务师,注册财务策划师,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中国税务策划师。原本是佛山市税务局的一名国家干部,这是许多人都羡慕的工作,但后来由于个人原因,离开税局,投身其他行业,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佛山市诚信税务师事务所是全国首批3A级税务师事务所,专门从事企业纳税审查、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税务代理和纳税筹划、财税培训等服务。

02 陈洁明

佛山市喜悦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洁明曾在国企工作,但不甘安稳的她跳出了“舒适圈”,“试水”创业。作为一名企业家,陈洁明和其他企业家一样,承担着她所经营企业的繁重事务;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和男企业家有着许多不同,其中的付出和酸甜苦辣,她只用了一句话轻描淡写:“创业,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的。”

作为禅城区政协委员,陈洁明留心观察社会问题,用心思考解决办法,真心为市民、为禅城发展发声,在政协委员五年履职,陈洁明以恪尽职守诠释责任,以奋发有为回应期盼,做到工作本职与委员履职同步推进,所提建议多次被有关部门采纳,连续四年荣获优秀履职委员,有十多份提案荣获优秀提案奖励。

03 陈晓丽

佛山市中格家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陈晓丽大学毕业后,曾在湖南湘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任教师,之后毅然创业,于2005年至今任佛山市中格家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也是佛山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会员。中格家居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板式、板木、实木、软体等家具以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家具企业,公司业务涉及家具制造、贸易、IT等多个行业,目前公司总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员工近1000人,年产值超过4亿元。集团公司先后获得《十环认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质量服务AAA企业》《中国名优产品》等殊荣。

04 黄泳媚

佛山侨外出国总经理

黄泳媚2003年进入移民留学行业,18年从业经验,担任侨外出国佛山区域总经理15年。同时担任佛山女企环保智造分会主任委员、佛山民营女企业家商会副秘书长,是顺德大良青年企业家商会会员,作为佛山地区最早开始办理港澳、美加英澳等业务的资深专家,已亲身办理数百个家庭的出国业务,曾成功带领佛山团队连续3年获得集团年度销售冠军殊荣。侨外出国是中国移民行业首家为高净值人群提供一站式海外规划服务的提供商,已成功为上万个家庭及个人实现移民海外、出国留学的梦想。

05 李婧

广东高登铝业集团执行总裁

李婧2009年加入广东高登铝业集团,主要负责企业国内外市场布局,企业文化建设,集团战略制定与部署。在职期间先后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EMBA,清华大学MBA,2012年起担任集团执行总裁一职。广东高登铝业集团是中国领先的集铝锭加工,铝棒生产,模具开发,表面处理,高品质铝型材、门窗和全铝家具系统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品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亚洲品牌500强。

06 李珏

佛山市行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创办人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带来了心理上的强烈冲击。在一线医护人员抗疫的同时,一群心理督导师主动走在了心理战“疫”的战场上。疫情发生之处,李珏带领佛山市行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组建的10人的专业团队,参与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抗疫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并开通直播课程,帮助民众解决心理困惑。与此同时,李珏本人也加入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其他多位督导师督导团队中,向参与本次为期近3个月的心援行动的咨询师提供电话值班及网上督导服务。

07 梁宏丽

贝豪集团CEO

梁宏丽,佛山市政协委员、贝豪集团CEO、轻音乐品牌创始人。梁宏丽是中国贴片式面膜研究第一人。深耕面膜行业近二十年,其对面膜的历史、文化、原理、安全及品类发展形势等问题都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贝豪集团1987年创立于中国台湾,是全球面膜ODM创新标杆企业。34年来,贝豪专注于面膜产品研发,是蚕丝概念面膜的全球缔造者,是日本纪州备长炭黑金面膜、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面膜、提拉紧致V脸面膜和纳米铂金面膜等面膜创新产品的全球首创者。

08 梁慧枝

佛山市高明英皇卫浴有限公司总裁

梁慧枝1996年创立英皇卫浴,2000年在读中山大学EMBA。她是英皇卫浴的核心领导人。梁慧枝曾被授予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中国家居行业十大风云人物、新锐榜年度人物。工作之余,梁慧枝热衷于高尔夫运动,曾获永涛杯高尔夫巡回赛“最远距离奖”。 佛山市高明英皇卫浴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为全球智慧卫浴持续创新,以“健康?智能?环保”为形象的专业卫浴品牌。梁慧枝传递的不仅仅是企业领航的方向,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09 梁艳婷

美人堂香港国际有限创始人

梁艳婷是一位幽默随和、大方得体的“新时代美业”女掌门人,她为古老的传统护肤精髓注入生命力,融合现代新科技把自家产品功效推向了全新高度,她始终坚持苛刻的产品标准,为的是让消费者得到更高的产品享受。她集聚温暖,每年自发组织几次热心公益和探访活动,以无私的大爱传播公益力量。美人堂香港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2016年成立于香港扎根于佛山本土发展,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旗下品牌有伊姿莉、美人堂食品。

10 刘志盈

佛山市元通胶粘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

刘志盈乐善有爱,她担任佛山市女企业家协会理事、南海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南海区工商界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南海区大沥雅悦会理事、大沥镇沥西社区妇联副主席等多个社会慈善组织或基层妇女组织的干部职务,一直致力推广人人参与、时时奉献、处处可为的慈善理念,助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刘志盈以身作则,曾多次获得由大沥镇妇联、大沥义工联、罗村福利院等社会公益机构组织颁发的“大沥镇热心公益奖”“热心公益 先进单位”等奖牌。

11 柳力云

佛山市313生命养护中心董事长

柳力云出生于湖北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从小在古城里成长。她的父亲是军人,陶冶了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母亲充满爱的教育也让她拥有慈悲爱人之心。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柳力云放弃了“人民教师”工作,选择了南下,从三株口服液的一位基层销售员做起,三年时间团队年销售过亿元。柳力云创立的313生命养护中心,在国家慢性病的大环境下,打造了以完整基因检测数据为依据,实现对疾病的精准化预防、诊断和治疗。

12 潘亮华

四会市国耀铝业有限公司副总裁

潘亮华1993年从广州海关学校毕业后在佛山海关工作,后下海创业,目前担任佛山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佛山市南海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佛山市女企业家协会理事、大沥妇联执委、大沥雅悦会秘书长。四会市国耀铝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铝合金绿色节能门窗、幕墙、工业型材、高端电子设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国内外大型建筑铝合金门窗、幕墙工程,近年连续两次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3 彭要明

佛山市华信长城物流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要明2002年创立佛山市华信长城物流运输有限公司,经过近十年研究,成功研发出“运玻璃瓶用敞开式自动升降起落架”并取得相关实用专利,运用到实际运输中,极大提高对货物的保护。公司凭借“物流信息化及运玻璃瓶用敞开式自动升降起落架加装改造工程”项目获批为佛山市第二批“智慧物流腾飞”企业。佛山市华信长城物流运输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公司下属有多个分支机构,占地总面积达76200平方米。

14 普英民

广东红波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普英民1988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机材料专业,毕业后于佛山张槎玻璃二厂,任技术员、工程师。1998年4月至今任广东红波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把企业从原来一个产值几百万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细分龙头企业。她还担任佛山市女企业家协会理事、佛山市禅城区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佛山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佛山市三水区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普英民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热心慈善公益事业。

15 邱仁姿

佛山市本质策略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仁姿上世纪90年代末加入佛山市作家协会。现任佛山市作家协会监事;禅城区作协常务副秘书长;禅城区政协委员。本质策略是一家独具内涵并富有专业经验的文化建设与环境艺术系统服务商。

邱仁姿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利用自身知识的综合优势,带领公司团队大力弘扬佛山文化精神,助推乡村振兴。珠三角城市创文、生态环境设计工作有声有色。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优秀案例曾展播在央视,中宣部学习强国及当地电视台。她连续多年荣获禅城区政协“优秀履职委员”,部分诗歌、散文收录于“佛山文艺40周年作品选粹”。

16 汪朝晖

佛山市安徽商会副会长

汪朝晖任佛山市安徽商会副会长、佛山市民营女企业家商会监事长、佛山市嘉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佛山市军鑫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佛山市斯嘉丽美容有限公司董事长。佛山市嘉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酒店运营管理公司,旗下酒店分布在佛山市中心及城市CBD商圈地段,自持品牌“四季小筑”目前在禅城区及南海区都有分店,并加盟了多家国内中高端品牌酒店。佛山市军鑫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做物业经营管理的公司,旗下运营的项目遍布佛山。

17 吴艳芬

广东美思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艳芬,上世纪80年代曾用5000元创业,33年来诚信待人,谨慎行事,努力勤奋,香自苦寒,不断成长锻炼,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她1988年创业,从只有三台衣车的内衣小作坊发展成以内衣为主业、涉及商业地产、金融投资、健康科技产业等多领域集团公司。美思内衣是中国内衣二线品牌中的龙头之一,是国内内衣行业唯一一家同时获得CQC中国环保产品认证、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的内衣企业。公司将传统产品与科技技术结合,推出了国内第一款智能穿戴内衣,成为南海区制造业隐形冠军。

18 杨小菁

广东创誉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

杨小菁是中山大学经济法学士、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她同时是广东省建筑房地产专业律师、广东省金融证券保险专业律师、佛山市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中山大学法学院校外导师、佛山市市长法律顾问,以及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政协法律顾问(“四套班子”法律顾问)。

广东创誉律师事务所创办于1994年,多年来担任各级政府、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房地产公司、银行金融机构法律顾问,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 袁锦萍

广东大福摩托车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90年代,国内摩托车行业开始起步,袁锦萍通过摩托车购销业务切入该领域。1996年,广东大福摩托车有限公司成立后,逐步在华南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敢于创新管理的袁锦萍,为了加速会计改革,使会计核算向电算化方向发展,她引进和主导了ERP项目的实施。

1995年起,该公司的会计报表、统计报表汇总全部运用电脑,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率达到100%,节省了50%以上的会计成本。如今,大福摩托成为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生产规模跻身广东摩托车制造业的前列。

20 周惠娜

广东汇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1988年,周惠娜从一名人民警察义无反顾投身到建筑行业,她敢于撕掉女性的标签,从一名传统女性成长到今天人们眼中的“铁娘子”;1994年,她受命于企业危难之际,成功带领公司“起死回生”;2017年,她率领公司获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同年,公司正式成为实施省域化发展战略的集团公司。

作为市、区两级党代表以及政协委员,周惠娜在履职中多次被评为佛山市、禅城区“优秀履职工作贡献委员及网络议政优秀委员”“优秀履职委员”“三届优秀政协委员” 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白玉兰奖章”“白玉兰勋章”殊荣。汇博建设集团,是一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企业,涉足的业务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建筑幕墙、建筑机电安装、钢结构、地基基础、建筑装修装饰、消防设施等。

【撰文】华声宇 叶洁纯

【制作】陈禧彤

【作者】 华声宇;叶洁纯;陈禧彤

佛山经济学人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不用再“漂泊不定”,不用再两头“摸黑”——四位长江渔民“转身”记

这是养殖围网拆除前,“渔二代”王贵宝一家在湖北洪湖上的住所(王贵宝提供)。当时王贵宝和家人住在船上,常遭风吹日晒雨淋。下图:2018年,在湖北洪湖市,41岁的王贵宝(右)与父母坐在新家的沙发上(新华社记者熊琦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侯文坤)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四位长江渔民“转身”记:转行转业转产 换赛道换思路换活法》的报道。

心有怀念,脚步向前。随着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长江沿岸世代以渔为业的渔民们向着新生活,“转身”上岸。

(小标题)转 行

32.6公里的长江湖北武汉江夏段水面上,58岁的王明武“漂”了几十年。如今,他已开始新的生活——身着工作服,再次登船,昔日“捕鱼人”成为“护鱼员”。

王明武是江夏区金口街花园社区地地道道的渔民,15岁便在长江上捕鱼。

“捕鱼讲究两头‘摸黑’,过去几十年,几乎每天凌晨4点起床,6点放渔网,中午就在船上做饭吃……”靠着打鱼,王明武后来在岸边有了房,但多数时间还是在船上。

“运气好点,一年下来一家人卖鱼能收入10多万元,但太苦太累。”回忆过去的生活,王明武有不少辛酸与无奈。

由于从小捕鱼,王明武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捕鱼能手,对江里的变化感受深刻。

“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捕鱼,鱼的个头比现在大多了,产量也更大。水也干净,直接捧江水喝。”王明武回忆说,以前家里一条小木筏,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后来换上了大机船,一年下来却挣不了多少。“近些年,长江里的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想捕条大鱼都不容易了。”

金口街是长江初进武汉的地方,打鱼、卖鱼、吃鱼曾是这里每家每户生活的常态。如今,走在金口街的街巷,不少过去以江鱼为特色的餐馆已改换招牌,抹去了“江鱼”字样。

如同王明武告别渔民身份一样,这里“靠水吃水”的人们,都开始了新的营生。

“渔船、网具、船证都被收了,共补偿了11.7万元。我和老伴的医保、社保解决了,每月有几百块退捕生活补贴。”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打鱼活计,王明武生活依旧有保障。

不再当渔民,王明武也没离开长江,他与渔政部门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一名护鱼员。

去年7月1日以来,他每天在岸上徒步巡查,不定时随渔政执法人员一起巡江,一旦接到违规捕捞的举报,即使是在晚上,也会到江上去配合相关部门执法。

“有行船经验,又熟悉长江航道,干这活,我在行。”王明武说,“我们很幸运,还能维系与长江的感情。”

(小标题)转 业

又一年春节临近,湖北洪湖“上岸”渔民王贵宝至今还记得头几年第一次在岸上过年时,一家人高兴、激动,又不自在的情景。

“坐不惯软沙发,觉得蹲在板凳上更舒坦;吃不惯超市里买的鱼,总觉得湖里的鱼更鲜;用不惯方便的天然气,会怀念柴火煮出来的米饭。”王贵宝说,为适应岸上的生活,一家人花了不少时间去磨合。

长江禁渔对于长江生态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依靠长江生活的渔民而言,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渔民的甘苦,说不完道不尽。王贵宝黝黑的皮肤,便是最好的见证。

他说,当渔民时,风吹日晒雨淋,挣三四年也抵不上一年亏的。“就是靠天吃饭,2011年遇到大旱灾,家里围网养殖的鱼和螃蟹,绝大部分干死了,损失近20万元。2016年又遭特大暴雨,同样损失巨大。”以前在湖里的生活状态,王贵宝用“摇摇晃晃”来形容。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洪湖生态治理也强力推进,王贵宝一成不变的生活迎来巨变——上岸。

一家人搬进洪湖市区一处现代化居民小区,三室两厅的房子窗明几净,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吊顶白墙取代了渔船的漏风顶棚和桐油木板,铝合金门窗替代了渔船上的透气小窗……

这样一套113平方米新房子,王贵宝用父亲和自己的购房补贴、扶贫搬迁补偿和政府收购渔船的钱凑足了房款,没有欠债。

渔民们较少接受过正规教育,部分还是文盲,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上岸之后,如何生活?

“真要感谢好政策。”王贵宝说,当地政府为像他一样的渔民对接安置小区,联系工作岗位,通过争取相关政策帮扶。借这次机会,王贵宝开始了新营生——小区附近一家鞋厂的工人,月入3000多元、一天包三顿饭。“今后的生活能不能更有滋味,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在工厂几年,王贵宝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并且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当初,由于家里穷,王贵宝小学没毕业就上船帮忙养鱼,他希望儿子通过上学改变命运。

“他们‘上岸’比我们早,未来的生活肯定也比我们会更好。”王贵宝深信这一点。

(小标题)转 产

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承载着无数渔民生计。

在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王甫洲晨光村,刚满40岁的郑鹏成与哥哥郑鹏展,自出生便住在汉江边。郑鹏展14岁、郑鹏成15岁先后登上船开始捕鱼捞虾。

郑鹏成说,一家人一度发展到四条渔船,而那时汉江梨花湖段,捕鱼的有几百家。渔船往来如梭,开始时用大眼网,后来鱼小了就改用小眼网,到最后发展到满河的地笼子、迷魂阵,甚至用电打鱼,汉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有时一天能捕20元钱的鱼,都要高兴得不得了。

“汉江的鱼越来越少,我们只好一边捕鱼,一边养鱼,一边收鱼虾加工,增加收入。”郑鹏成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深刻感受到,过度捕捞,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严重破坏了汉江的生态环境,而且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捕鱼捞虾,也只能勉强地维持最低的生活,应该早些着手在别的行道寻找出路。

2019年,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郑鹏成拉上哥哥,以22万元上岸补偿款为本钱,创办了一家小型环保公司,主要承接河道清污除草等业务。

“从靠水吃水,到靠水养水,换条道,换个思路,更有奔头了。”郑鹏成说,随着汉江生态修复工程推进,他手上的业务也越来越多,公司越办越红火。“比如王甫洲水电站清污除草的订单,除了本身的劳务费收入外,我们还将打捞上来的水草,一部分出售给养殖户养鱼养虾养螃蟹用,另一部分就烘干加工成饲料出售,这又能增收好几万元。”

上岸后,兄弟二人变成了河道“清污人”,成为大伙儿眼中转产创业的“先锋”。

如今,郑鹏成的公司用工12人,其中7个都是原来和他们一起捕鱼的渔民。他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接纳上岸渔民就业,一方面希望替政府分忧,一方面这些渔民兄弟水性好、愿做事、靠得住。

“他们月工资平均4500元到5000多元,收入比捕鱼时稳定多了。”郑鹏成说。(完)

三百浙商扎堆安陆投资超110亿元 个中有何奥妙?

浙商,中国最精明的企业家群体之一,他们对市场反应极其灵敏。

据浙江湖北商会统计,安陆已成我省浙商落户最密集的县(市)。截至7月31日,已有300余名浙商聚集安陆,总投资额110余亿元,高居全省县(市)首位。

浙商为何青睐安陆?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个中奥妙。

全产业链的聚集效应——

一朵开,百花皆后香

13日,爱仕达安陆电器智能化工厂,6条全球最先进的IH铸铁电饭煲机器人生产线正高速运行,原材料经过智能化单元自动冲压、打磨、注塑、包装、码垛,不到3分钟,一个电饭煲已摆到仓库货架上。“这款产品完全达到世界先进品质,顾客再也不用到日本抢购了。”公司副总经理郭楚平笑道。

从最初单个项目试水,到如今6条生产线开工,来自浙江温岭的锅具大王爱仕达胃口越来越大,在安陆滚动投资近20亿元,年产各类锅具3000万只,与之配套的玻璃、铝材、手柄等20多家浙企也随之迁来,安陆坐上全国锅具生产的头把交椅。

烈日下的南城工业园,塔吊林立,占地660亩的重钢构厂房拔地而起,湖北亚钢金属制品公司正在全速扩大产能,今年新上4条生产线,将新增收入13亿元。从2009年落户安陆,亚钢借助华中科大的技术支持实现爆发式增长,从小作坊成长为全国最大汽车离合器压盘供应商。亚钢也将大本营从浙江乐清迁至安陆,共同搬迁而来的产业链企业近10家。

白兆山下,500亩精品葡萄晶莹剔透,吸引不少游客采摘。浙江立强农科董事长王录明告诉记者,此地青山绿水,生态良好,土地便宜,特别适合发展精品农业,他们已将全国的水果连锁超市、电商批发供应链网络全部对接至安陆,葡萄根本不愁销,亩均收入超万元。立强的成功吸引10多家浙江高科技农商流转农田,火龙果、蓝莓、车厘子等高档水果基地正在安陆加速落地。

浙商在安陆的投资,正呈现全产业链聚集、多领域扩散之势。

5张土地证背后的故事——

守信诺,伴春风十里

在爱仕达的档案室里,珍藏着5张土地证。

1999年,作为落户安陆的首家浙企,爱仕达人生地不熟,投资小心翼翼。为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安陆市制定了工业用地优惠政策,并与爱仕达签订长期协议。

18年过去,安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换了多届,但最初承诺的土地优惠政策一直未变,而同期地价已翻了3倍。安陆人的诚信守诺换来了丰厚回报,爱仕达从最初投资1000万元,不断追加到近20亿元,使用了5块工业用地,建起了家电、锅具、玻璃和铝制品4个厂区,成为爱仕达国内最大的生产总部。

浙江企业组团开发4A级白兆山李白文化风景区,安陆市斥资57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景区大门外高等级旅游公路。科威铝业紧靠七里河,夏季暴雨,河水漫过院墙倒灌车间,市里立即疏浚河道、砌上护坡。浙江合利得科技公司新上废旧橡胶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环保部门全程帮办手续,帮助完善合乎标准的生产工艺。用工紧张,市政府牵头推进“春风行动”,免费培训工人。

不空谈,崇实干,安陆的口碑效应吸引浙商在此扎堆。目前,康正药业、智丰数控、腾跃机器等一批浙企相继落户,大笔资金投向机电、汽车、钢铁、电子、纺织和现代农业等领域。

抢抓沿海产业转移风口——

奋击楫,不负飞舟浪

“把生产总部设在安陆,我们离国内市场更近了。”爱仕达负责人指着地图介绍,从安陆到武汉只须1个多小时车程,到广州、重庆、西安、北京等中心城市距离都在800公里左右,比在浙江生产锅具物流成本降低20%。

亚钢则瞄准了安陆位于武汉、随州、襄阳汽车走廊的优势。企业在浙江时,年销售收入仅2000多万元,落户安陆8年就成长为汽车离合器行业巨头,年增长率达40%。“湖北正站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风口,潜力巨大。”与浙商攀谈中,记者多次听到企业发出如此感慨。

沿海土地、能源、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叠加国际市场出口长期低迷,沿海企业集群式搬迁已是大势所趋。“趋势带来机遇,安陆看到并精准地抓住了机遇。”更令浙商赞叹的是,在安陆市的帮助下,许多浙商与武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实现了校企对接,攻克了不少科技难题,在竞争激烈的沿海,中小企业一般很难享受到这种便利。(记者 刘畅 通讯员 程荣东 杨鹏程)

高端系统节能门窗

隔音门窗

高档隔音门窗

高端系统节能门窗

上一篇: 襄汾税务:优质服务助力“个体”发展
下一篇: 襄阳铝合金门窗设计公司排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