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山西对国务院安委会明察暗访移交问题隐患予以曝光2、山西襄垣发现金代砖雕壁画墓 再现当地民居民俗3、2022开年田野观察 |“零彩礼”折射乡村婚俗之变
山西对国务院安委会明察暗访移交问题隐患予以曝光
央视网消息: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网站消息,2024年6月1日至7日,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三组对山西省开展了二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发现问题隐患140项,现对10家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典型问题隐患予以曝光:
一、重大事故隐患
1.云锦汇商住小区项目施工单位山西晋建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考核合格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或持伪证上岗作业。根据有关规定,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2.山西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多名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作业。根据有关规定,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3.阳泉市春生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未对燃气用户进行安全检查,对用户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问题隐患,未按规定采取书面告知用户整改等措施。根据有关规定,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二、突出问题隐患
1.阳泉市春生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未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未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未落实每日防火巡查要求并建立巡查台账。
2.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液氧储罐与住院楼防火间距不足。
3.阳泉市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未有效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市场内多家单位存在违规动火作业、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以及生产、经营、住宿一体的“三合一”场所等安全隐患。
4.大同市广鑫运输有限公司: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未依法组织实施安全检查、安全会议、员工教育培训等安全管理制度;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所属危险化学品车辆长期在外地运营,未安排车辆运行动态监控夜班值班人员。
5.大同市平城区蒙特梭瑞幼儿园:仅设置1部疏散楼梯,幼儿午休区部分门窗设置防盗窗。
6.大同市平城区大西街世纪百货(振华路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未持控制室操作中级以上证书上岗,消防巡检流于形式。
7.大同市平城区安益前街益众园小区东侧沿街商铺:部分商铺采用泡沫彩钢板房搭建而成,存在火灾隐患。
8.山西襄垣七一新发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图纸不真实、不准确,下山采区在未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前违规进行掘进回采巷道活动。
9.山西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未对建设项目(提纯项目)进行安全设施设计;车间部分厂房房顶采用金属夹芯板材,其芯材为易燃泡沫板。
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省安委办已就移交问题隐患整改工作作出安排,要求各市对问题隐患立行立改、依法查处,特别是对典型问题隐患要挂牌督办,责成有关部门立案查处、追责问责、公开曝光、“一案双罚”,确保8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同时要扎实开展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排查整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 央视网
山西襄垣发现金代砖雕壁画墓 再现当地民居民俗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人民网太原4月23日电(段思齐)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襄垣付村金代砖雕壁画墓发掘资料。通过墓志确认,该墓建造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主墓室与9个洞室巧妙相连,并有彩绘建筑砖雕和二十四孝故事壁画,再现了当地民居民俗。
南壁上部
据介绍,这座金代墓葬为仿木结构方形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和9个洞室组成,规模较大,是金代长治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多代人分室合葬墓。
在主墓室内,其仿木构砖雕精美,采用了砖雕和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砖雕主要用以表现门窗、立柱、铺作和合瓦屋面等。墓室内经过整体白灰打底并于四壁空白处施绘25幅彩画,内容应为“二十四孝”故事。
刻木事亲
“在墓葬中,壁画线条流畅,一些人物的关键性表情栩栩如生,同时绘有树木、屋面等渲染背景。比如,在丁兰‘刻木事亲’故事中,其妻子探头窥视,身旁还放着扫把,人物行动轨迹跃然纸上。”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杨柳介绍。
此外,墓葬主墓室和9个洞室巧妙相连。墓葬中有墓志,三代墓主人墓室有序排列,各洞室上还写有墓主人名字。建筑细节均以砖雕的形式表现,是难得的研究金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对研究金代长治地区丧葬礼仪、民风民俗等意义重大。
2022开年田野观察 |“零彩礼”折射乡村婚俗之变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零彩礼”折射乡村婚俗之变
开栏的话: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2022年开年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火热的乡村生活,记录农民群众的心声,聆听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交响。即日起,新华社开设“2022开年田野观察”栏目,以融合报道方式推出记者发自一线的系列报道。
新华社记者
“关大厨”的生意,这两年冷清了很多。
“关大厨”名叫关正艮,是安徽小岗村的一个老厨子。几十年来,十里八村的红白喜事大多都是他当主厨。但如今,当地破除婚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关大厨”的生计大受影响,干脆转行包了400多亩地,成了种粮大户。
关正艮的命运际遇背后,是一场正在悄然发生的乡村婚俗巨变。“零彩礼”,则是这场新变化的一个显著符号。
婚事之变:从大操大办到“零彩礼”
贵州,我国最后一批脱贫的9个贫困县所在地。
2022年1月1日中午时分,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典寨村典寨组。
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甚至门窗上的婚联、喜字装饰也没有……一场极为朴素的乡村婚礼正在举行。
农家小院里,新娘王丹穿着一身黑色羽绒服忙着招呼客人。旁人打趣问道:“你怎么不穿婚纱也不化妆?”25岁的她腼腆地回应:“天太冷了嘛!快进屋坐。”
来到堂屋,居中的方桌上放着香烟喜糖。在屋的两侧,堆放着嫁妆,里面既有亲戚送的一些床单被套,也有女方母亲手工缝制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几双棉拖鞋和纳的六捆鞋底。
“简单一点挺好的,不想太麻烦。”王丹说,结婚是自己过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和开销就省了,像婚庆公司弄的那些仪式感的东西就没要。
院坝里架着柴火灶,几个妇女正帮忙洗菜、切菜、做菜,一些简易桌子、塑料凳子摆在一旁等着开席使用。
“主要开销就是买菜花了几千块。”王丹说,来的客人基本是至亲、近邻,来不了的都是发微信祝福一下。整个婚宴只按十桌准备,大家一起吃顿便饭,答谢一下,这婚礼就算办完了。
王丹说,自己和男方都是普通的农村家庭,没有要车、要房,将2.88万元的彩礼钱作为创业资金。
相比以往农村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如今在国家移风易俗号召下,很多农村青年选择主动“为爱减负”。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及移风易俗工作,先后多次作出重要讲话、指示。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抵制天价彩礼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各地民政部门推动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21年底,民政部门确认32个国家级、近300个省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
婚俗观念之变:从父母反对到社会认同
“零彩礼”在农村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要向几千年的老传统说“不”并不容易。
2021年12月11日,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峪镇南山村,刘泽昌和申冰玉“零彩礼”结了婚。
两人感情很好,但“零彩礼”婚事颇经历了一番周折。
“人家周围邻居闺女结婚都是十万、二十万元的彩礼,我家姑娘是个大学生,自己又能干,反而不要彩礼,我实在接受不了。”申冰玉的母亲起初坚决反对。刘泽昌的母亲也觉得不给彩礼太不“体面”。
在两个年轻人的坚持下,双方父母逐渐接受:彩礼、陪嫁是给别人看的,孩子们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介绍,在农村彩礼被赋予了养老、资助等多重含义,事关面子和乡村邻里道德评判等,且越是贫穷地区彩礼越重,出现不少因婚致贫的例子。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彩礼聘金。”
山西省襄垣县付村王科和王靖,婚后2年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们是村里第一对“零彩礼”夫妻。
2017年王科父亲病重,看病花光积蓄还欠了一笔外债。2019年夫妻俩准备结婚时恰巧赶上县里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王靖说,过去女方要十几万元的彩礼很普遍。“现在农村女性和男性一样,有工作,能挣钱,两个人感情好是彩礼买不来的。”
婚后,两人来到县城打拼,靠着共同奋斗,两人这几年不但还清了欠债,还有了些积蓄。
家庭关系之变:从“围着锅台转”到经济“半边天”
在曾经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宁夏,女性在一些农村里被视为家里的“隐形资产”,如今“零彩礼”成为女性追求婚姻平等的重要表现之一。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2020年11月时年24岁的姑娘马弋“零彩礼”嫁给了她的同学杨万秉。
“结婚双方应是平等的,我有信心和他一起奋斗过上好生活。”文静腼腆的马弋当初“铁了心”选择“零彩礼”嫁给爱情,“我见过不少家庭因为彩礼多寡在结婚后闹别扭,更有一些人因为彩礼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彩礼给钱多少不是评判爱不爱的标准。”
结婚2年来,马弋没有后悔当初的坚持。小两口现在都有工作,一个月能挣1万元左右。
透视马弋的故事,农村女性主动选择“零彩礼”的深层原因,正是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改变。经历脱贫攻坚,围着锅台转的妇女有了更多机会走出家门,在经济上撑起“半边天”,在婚姻选择上也能挺直腰板。
“过去咱是手心向上要钱,现在咱是手心向下给别人钱。我爱人这几年最爱给娃说,‘找你妈要钱去,你妈现在挣钱呢’。”通过培训进入村里产业合作社的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妇女李学兰告诉记者。
马弋所在的宁夏出台建立了抵制高价彩礼诚信机制。如今,当地办婚礼“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撑门面筑债台”的现象大大减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说,“零彩礼”折射了农村女性在婚姻中,从“从属”和“主内”变得更平等,随着农村女性逐渐成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经济地位的提升,农村家庭关系正在深层调整。(记者:侯雪静、向定杰、杨稳玺、王昆、刘扬涛、姜刚、高蕾、王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