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及军警防护要求的提升,曾经“高大上”的小众装备防弹衣,不仅越来越普及,而且防护性能也与时俱进,并在近年来的反恐及治安行动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那么,对时刻准备应对大规模地面战争的陆军野战部队而言,防弹衣又有多大作用呢?
防弹衣分类与防护等级
问世已逾百年的防弹衣,是一种主要保护人体躯干部位、能减轻枪弹或弹片伤害的单兵防护装具。防弹衣主要用于防护人身上至喉部、下至裆部的要害部位,外观上与背心相仿,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防弹背心。防弹衣主要由衣套和防弹层两部分组成,衣套常用化纤织品制作,防弹层是用金属(特种钢、铝合金、钛合金)、陶瓷片(刚玉、碳化硼、碳化硅、氧化铝)、玻璃钢、尼龙、凯夫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液体防护材料等材料构成单一或复合型防护结构。
美国“拦截者”防弹衣
防弹衣一路发展至今,开枝散叶,品类极多。从用途上分,可分为军用、警用两大类。从式样上分,可分为一体式和组合式两大类。从外形款式上分,可分为背心式、夹克式、套头式三种。从材料划分,防弹衣又可分为软体、硬体和软硬复合体三种 从功能上分,可分为防弹和防刺两类,而防弹类又可细分为防弹片、防低速子弹、防高速子弹三种。
关于防弹衣的防弹等级,各国标准不一,但大多以美国的NIJ标准为标杆。此标准包含6个级别,防护能力从低到高分别是Ⅰ级、ⅡA级、Ⅱ级、ⅢA级、Ⅲ级、IV级——
I级的防护标准是:小口径运动步枪发射的弹头重2.6克、速度320米/秒的.22LR(注:因同口径弹药在长度、弹头重量、速度等方面并不相同,为加以区别,文中部分弹药口径将采用英制单位表述)裸铅弹不能击穿。.38转轮手枪发射的弹头重6.1克、速度312米/秒的.38全被甲弹不能击穿。
ⅡA级的防护标准是:9毫米半自动手枪发射的弹头重8克、速度332米/秒的9毫米巴拉贝鲁姆全被甲弹不能击穿。转轮手枪发射的弹头重11.7克、速度312米/秒的.40S&W全被甲弹不能击穿。
Ⅱ级的防护标准是:短管冲锋枪发射的弹头重8克、速度332米/秒的9毫米巴拉贝鲁姆全被甲弹不能击穿。长枪管转轮手枪发射的弹头重10.2克、速度 425米/秒的.357马格南软尖弹不能击穿。
ⅢA级的防护标准是:长管冲锋枪发射的弹头重8克、速度426米/秒的9毫米巴拉贝鲁姆全被甲弹不能击穿。长管卡宾枪发射的弹头重15.6克、速度 427米/秒的.44马格南空尖头弹不能击穿。
Ⅲ级是军用标准防弹衣的验收标准。要求能扛住用M14步枪发射的弹头重9.6克、速度 838米/秒的北约制式M80型7.62毫米全被甲普通弹。
IV级是单兵防弹衣的最高级别,是专为高风险作战环境而准备的。要求能扛住用M1伽兰德步枪发射的弹头重10.8克、速度869米/秒的.30-06穿甲弹。
以上这些防弹衣的基本常识,相信资深军迷们都耳熟能详。很多人推崇“眼见为实”,在观看防弹衣测试视频后认为,能通过防护标准测试的防弹衣,就一定能在战场上扛住相应级别枪弹射击,其实这是个认知误区。
对防弹衣的认知误区
首先,测试条件的差异,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比如说,通常测试防弹衣时,是将其置于木架上,用木架的边槽定位。防弹衣包裹的是空气,空气和人体相比,不仅密度要小得多,而且具备流动性和可压缩性。当子弹命中防弹衣时,部分冲击波会被空气带走,产生一定的卸力效果。若包裹物是人体,则几乎无从卸力。这就好比拿一根针使用同样的力道,分别去刺一张随风飘落的纸和一张放置在肥皂块上的纸,两种情况下的穿透率会有明显差别。
美国“龙鳞甲”防弹衣
市面上枪弹种类繁多,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弹种,弹头结构和材质都有可能不同。着靶时,弹头有的容易碎裂,有的则不容易碎裂,其中,碎裂的弹头能量更易被防弹衣吸收,被击穿的概率更小。随着入射角度的变化,弹头产生跳弹的概率也会急剧变化。此外,试验时木架边槽的深度,以及防弹衣和定位槽间隙的大小,都会影响防弹衣的实际刚度,对试验结果产生不小的影响。
其次,现代防弹衣多采用高分子材料、陶瓷复合材料作为防弹层。这些材料会因为光照、潮湿、霉变等原因而发生自然老化,从而降低防弹性能。研究表明,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防弹纤维老化的过程会大大加快。阳光照射2000小时后,防弹纤维的抗张强度一般会降至原来的20%左右。此外,防弹纤维在受潮后,强度也会急剧下降,但战场上时常有雨水,穿着者经常会出汗,防弹衣在使用中受潮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温度低于10摄氏度或高于240摄氏度,对防弹材料强度都会有不利影响。当然,除非使用者遇到燃烧或爆炸等极端情况,否则环境温度没有超过240摄氏度的可能性,但弹头在命中防弹衣时,其巨大的冲击动能转化为子弹及防弹层的变形位能和热能,将使防弹衣和弹头的温度急剧升高。如果防弹衣在设计时未把握好动能转化为位能和热能的比例关系,弹着点毗连区域温度就有可能超过240摄氏度,导致防弹纤维被烧焦、拉伸或断裂,继而导致防弹衣局部性能急剧下降。
单兵负重超标
因此,防弹衣实际上是一种很娇贵的装备。严格的存储条件、细心的保养,选用防光、防水材料做防弹衣的衣套,防弹纤维包覆防潮层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老化速度,但也仅能保证其在保质期内性能达标而已。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基本不具备很好的保养条件,从而导致防弹衣寿命急剧降低。据参战的美军士兵反馈,标称保质期为5年的崭新防弹衣,在战区开封使用1年就必须予以更换。
此外,很多人以为,只要子弹不能贯穿防弹衣,防弹衣就是有效的,就能救穿着者性命。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众所周知,击发后的子弹是具有强大动能的。5.56毫米自动步枪子弹,在100米外命中防弹衣,基本相当于抡起一个8磅铁锤,狠狠地砸在防弹衣上。如此之大的能量,防弹衣让弹头破碎时,可以耗散掉一部分。防弹层通过变形、发热和纤维断裂等途径,可以吸收到一部分,但绝对做不到全部吸收干净,最终必定有一部分能量传导到人体。能量传递到人体的比例,不仅取决于防弹衣的性能,而且与弹头的性质、结构有关。一般而言,现役步枪子弹在100米外命中穿防弹衣的人体目标,即便未击穿,弹着点附近的人体组织也会出现直径30厘米左右的淤肿,造成比较严重的内伤,甚至会肋骨骨折。如果防弹衣防弹层紧贴人体的那面出现凸起变形的话,人体受伤程度会更严重。
防弹衣的战地效果有限
有不少人认为,美军普遍配发了高等级防弹衣,并认为这是美军珍惜士兵生命的具体体现。作为“铁证”,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则故事,在伊拉克战争中,有1名美军士兵遭4名敌人袭击,身中29弹,幸亏他身着高等级防弹衣,这才活了下来,并将敌人全部击毙。
实际上,美军中只有派到战区的军人才能领到一笔置装费,然后到军方指定的商店选购战地服装及装具、防具。其实,美军算盘打得很精,置装费只够买军方规定的标准型号装具、防具。例如,美军标准的“拦截者”军用防弹衣每件售价2000美元。如果谁想购买单价5000美元左右,但防弹性能更好的“龙鳞甲”防弹衣,那么对不起,超支部分只能自掏腰包。
防弹衣实弹测试
由此,有人会问,这些防弹衣真的有用吗?从广义上讲,不可能一点作用都没有,但效能还要具体区分。如果是“政要”使用的防弹衣,那么其主要威胁是低速手枪弹,因为还有其他防护手段及设备加持,因而防弹衣的防护还是相当有用的。如果是警用防弹衣,那么其面对的威胁主要是以手枪弹为主,极少有机会面对高速步枪弹,而且警方在人力和火力上一般都占据压倒性优势,这种情况下,可有效抵御流弹的警用防弹衣,能给警员以极大信心。至于军用防弹衣,就难说了,因为它所面临的战场环境千差万别。
在现代战场上起杀伤作用的,主要是各种导弹、炮弹、炸弹、榴弹等爆炸性兵器。爆炸性兵器杀伤目标,主要靠冲击波、热浪灼伤和破片。对于前两项,防弹衣并没什么防御能力。爆炸形成的破片形状不规则,边缘锋利,打到防弹衣上与防弹层的接触面小,而且并不会像弹头那样容易破裂,因此其穿透力比同等质量的弹头更强。加之越靠近爆心,破片越密集,破片飞散速度越高,防弹衣被打成筛子的可能性越大。在伊拉克,尽管美军士兵普遍都愿意自购防护等级更高的防弹衣,但阵亡的数千名美军大多数死于路边炸弹爆炸。那些路边炸弹的制造初衷,是对付美军装甲车的,因而其威力连装甲车都防不住,更何况防弹衣呢?
也许有人会拿上述那个美军士兵身中29枪的例子说事。笔者想说的是,所谓的29枪,究竟是什么距离上发射的何种类型弹药?击中的是防弹衣什么部位?入射角分别是多少?有无产生跳弹?这些细节厂商压根就避而不谈。那个美军士兵在承受29次枪弹命中的冲击波后,不仅自身无恙,还能悉数杀死所有对手,这当真是体壮如牛了。即便此事有几分真,那也是极端情况下的个例。厂商不遗余力地宣传,恰恰证明此事极稀罕。
军用防弹衣除作用有限外,还存在不舒适和重量过大两大问题。前文提到,为延缓老化速度,现代防弹衣普遍包裹了防潮层,其直接恶果就是不透气。几年前,笔者的一位朋友曾因工作需要,试穿过一款警用防弹衣,第一感觉就是闷,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极耗体能。此外,穿戴整齐后,因防弹衣较重的缘故,做各种肢体动作时反应都明显迟钝了。要知道,这还是全身轻装的试穿感受,真要上战场,武器、弹药、通信器材、食物、饮用水、急救包,甚至工兵锹,哪一样敢少带?加起来这负重恐怕就很难长时间支持得住了。
军用防弹衣要取得更好的防护效果,就必须付出更大的重量代价。以美军现役“拦截者”防弹衣为例,在只有外层战术背心和KM-2 凯夫拉内衬时重 3.8千克,能达到ⅢA级防护标准,可防护9毫米手枪弹和低速破片。要达到IV级防护标准,就得在其前后衣套里各加一块重1.8千克的碳化硼防弹陶瓷插板。这时,整件防弹衣重达7.4千克。
“拦截者”防弹衣
前些年,英国曾发布过一篇题为《超负荷步兵战士》的报告,称在阿富汗作战的美国士兵,背负的标准野战装备总重量约为44至61千克,英国士兵的单兵负重平均为56千克。过高的单兵负重,不仅会造成大量因疲劳性损伤导致非战斗减员,也会严重影响士兵在战斗中的灵活性和机动能力。一位曾在阿富汗指挥作战的英军军官表示,士兵们每次走出基地执行作战任务,都要背负沉重的装备和物资,在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轻装的对手要比负重士兵强“至少2倍”。塔利班武装因而嘲讽他们,是一群“用慢吞吞的战术步伐行进的驴子”。该名军官还说:“4个小时的作战巡逻下来,人人都会累成狗,甚至没有精力和体力做最基本的战术判断了,所以,每次巡逻任务的后半程,都是我们最危险的时段,即使遭遇敌人,也很难发起有效攻击。”此外,哪怕是最高等级的军用防弹衣,在面对战场越来越多的穿甲弹和大口径狙击枪时,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综上所述,在高强度的正规作战场合,军用防弹衣虽能给士兵一定的心理安慰,但实际作用非常有限。进入新世纪后,防弹衣之所以看似越来越普及,主要是因为一些国家陷于治安战中,因此为参战军人全面装备了防弹衣。与正规作战不同,治安战中,这些国家的军人拥有火力、机动力及信息获取能力的绝对优势。在进攻中,装备防弹衣的正规军实际上无需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战场机动,真正的战斗时间非常短促,其对手火力也不强,因此防弹衣的种种弊端并不显著。在防御中,这些正规军很难提前甄别出混在平民中的对手,身处复杂环境中,谁也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有冷枪流弹瞄上自己,因此身着厚重的防弹衣巡逻,能给这些身处异国陌生环境的军人以极大的心理安慰,这实际上才是军用防弹衣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