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表嫂比翼飞

#夏日生活打卡季#

作者:黄朝文

四十二年过去了,印象中,有一位女孩,她高个儿、大脸庞、大眼睛、皮肤白皙、头发乌黑,两根又粗又长的辫子,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十分引人注目。那时大队里小学在三队水田位置,周围住有余、纪、张几户人家,那位美女也住三队,她家小地名七里沟口,距离学校一里多路,我们住六队木梓沟,距离学校五六里路。

女孩的父亲姓闻,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常常支援我们六队田地改造:打石头、抬石头、砌大摆,故对他格外熟悉。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无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力士,无论扛、挑、背、抬、驮,在吴家铺大队都首屈一指。他原本住龙光,与吴家铺相邻,因兄弟众多,到我们三队袁家倒插门。那年代,依照农村习俗,倒插门的,生一个孩子,随母姓,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该女孩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小妹,究竟谁随父谁随母,久久难以确定,所以她反复更姓改名。刚认识时,她姓袁,叫袁良梅,后来改姓闻,叫闻良梅,再后来又改过,最后确定姓闻,叫闻贤良,此姓名一直用至今日。

闻贤良出生于一九七四年,属虎,在她刚刚去学校时,我们已上五年级,一九八二年,我们小学毕业了,从此,我们没有在一个学校了。可是,她家正住大路边,我们去集镇上学,或去集镇办事,都要从她家门前经过,所以,依然能常常见到她。

八十年代中期,大队里小学只保留一二三四年级,五年级搬迁至乡里,即王家庄乡南沟口中心小学。一九八七年,闻贤良去南沟口上学,每个星期六早上放学回家,星期天下午返回学校,返校时还要扛粮背菜。途中要顺涧河走上十里水路,剩余十多里是蜿蜒崎岖的山间小径。相比之下,山路还好点,河流反复曲折拐弯,要过几十道河,有些地方有河石步,有些地方没有,需光着脚丫撸起裤腿淌过去。若遇上暴雨天气河水猛涨,更是危险重重。

在学校里,闻贤良学习刻苦努力、遵守纪律、听话懂事。学校住宿条件艰苦设备简陋,食堂生活条件有限饭菜简单,可是闻贤良能吃苦耐劳,常常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一九八八年,闻贤良赴上津镇过风楼中学念初中,每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翻山越岭步行二十多里,星期天下午又背粮扛菜,步行二十多里返回学校。

为了求学,每个星期都要扛着重物,步行那么远的路程去学校,但闻贤良从未叫苦叫难。她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勇敢啊,她是我们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我们一队有一个帅哥,姓刘,名叫刘正宝,后又更名刘锋,一九七一年出生,属猪,他英俊潇洒、帅气聪明,我们一起上过学,他比我晚三年,故我们非常熟。一九九一年,天赐良缘,刘锋与闻贤良相爱相恋,一九九五年秋二人结为伉俪。因闻贤良无兄无弟,正巧刘锋兄弟众多,结果刘到闻家倒插门。事情就有这么巧,刘锋的母亲,正好是我家那口子的亲大姨,所以,我们管刘锋叫表哥,管闻贤良叫表嫂。真是世事难料啊,原本一个楚楚动人的小妹妹,摇身一变,成了我们的表嫂了,你说是不是很有趣。

吴家铺地处秦岭南麓,海拔高度较高,地势险要、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条件艰苦、生活贫穷。二零零零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表哥表嫂携闻叔、袁婶和小妹,全家搬迁至荆沙市岑河镇居住。

从此,我们便千里相隔,没有手机等通讯工具,交通也不十分方便,好多年没有联系,更没有相聚。期间,过年过节,大姨和大姨夫,我们偶尔一起聚会。每次见到二位老人,因为正值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难免会聊及他们的儿子、儿媳和孙女。二位老人说,他们非常孝顺,每年都定时不定时地汇钱回来给他们用。看得出,二位老人十分想念他们。其实,二十多年来,表哥表嫂一直汇钱回来赡养老人。多么孝顺的儿子儿媳啊,表哥表嫂是天下广大儿子儿媳学习的好榜样。

岑河镇是一个小集镇,位于荆沙市东南方向,距市区十多里,由岑河镇向东不远便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沙公高速,再向东十多里,便到了新建的荆州沙市机场。湖北省省属一所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大学—长江大学便位于荆沙市西南边长江江畔。

荆沙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流经此地,该地区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水分充足,有广袤无垠沃野千里的良田。这里盛产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芝麻等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农业生产全部实行现代化,从春耕,到播种,到锄草,到除虫,再到秋收,全部由机械操作,近几年又采用了飞机播种。一年四季,田地里轰轰隆隆的机械劳作响个不停,热闹非凡。

表哥和表嫂勤劳能干,初开始到岑河时,种过田地,后又外出下海创业,如今,表哥自己当上了老板,在岑河镇开办了一家建材超市,专门安装铝合金、门窗等建筑材料。聘用几名工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收入颇为丰厚。表嫂在一家服装店高就。

二零零三年,大姨夫患重疾去世,扔下大姨一人。表哥曾回郧西将大姨接至岑河,大姨去了,那时大姨时年六十三。表哥和表嫂让大姨安心在家休着,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许下地干活。可是,大半辈子勤劳勇敢的大姨,哪能玩得住,自己在家找活干:做饭、洗衣、扫地……表哥表嫂见了,只好随她去,但一再叮嘱,要她一定量力而行。

大姨在岑河待了一年多时间,天天想念家乡,常常吵着闹着要回家乡吴家铺。这个很正常,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庄子,突然背井离乡,换了谁也不习惯,而且,越是老人越是恋家。表哥表嫂再三挽留大姨留下,可她就是不肯,万般无奈之下,表哥表嫂只好顺其心意,让她回来了。今年二月,大姨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永远缅怀我们的大姨。

其实,自二零零零年表哥表嫂迁至荆沙市起,每隔三五年,或者家乡有事情了,他们总要回来转一转。每次回来,总要挨家挨户拜望一些长辈和亲人们,因家中事情也难搁下,时间仓促,哪怕去家里坐一会儿,相互寒暄一下,喝一杯茶,也代表对长辈亲人们的无限关爱。表哥表嫂不仅才华横溢有经济头脑,情商更是非常过人,难怪一些长辈亲人们常常夸奖他们了。

每次回故乡来,表哥表嫂一定忘不了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攀登故乡的高峰,游览故乡的山水美景。一则唤起童年美好的回忆,二则尽情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们总要拍摄下许多照片和视频,回去后反复欣赏和仔细品味。看得出,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他乡,但从不忘本,永远热爱和留恋着养育他们的故乡。

2024/08/05于郧西。

作者简介:黄朝文,男,湖北省郧西县人,郧西县第一中学教师,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三十五年。业余爱好:徒步、音乐、乒乓球、养花草和写作。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档隔音门窗

高端别墅门窗

上一篇: 补胎到底哪种方法好,把轮胎扎破实测给你看,再也不被维修店坑
下一篇: 表姐妹与亲人失散37年 凭一句乡音寻得回家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