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754户全部搬迁衡阳目前最大棚改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2、衡阳一大型楼盘正式复工3、蒸湘区实现“安居扶贫”全覆盖
754户全部搬迁衡阳目前最大棚改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
日前,原内衣厂住户宁小梅老人搬入雁峰区奇峰二期公租房“新家”,至此,我市目前最大的棚改项目——雁峰区纺织新村棚改项目754户居民全部完成搬迁。
今年77岁的宁小梅是一位独居老人,雁峰区纺织新村棚改项目启动后,她一直不愿签《房屋征收补偿协议》。老人最初认为“楼上住户面积和她家一样大,但补偿款却比她多。”社区工作人员拿着两家的补偿明细表,手把手算给她看,这才打消了她的疑虑,答应签协议。岂料,第二天她不知何故又变了卦。“这样反复了几次。”纺织新村社区主任唐雄英介绍,虽然原内衣厂留守处及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但效果不大。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住户陆续搬迁,一些拾荒者以为楼房已无人居住,于是把楼房的水管电线拆了,老人顿时陷入“无水无电”的生活窘境。社区得知情况后,迅速安排人员把水管和电线重新接上。农历小年这一天,社区志愿者买了丰盛的菜肴来到老人家中,陪她过小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区又及时为老人送来了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次次暖心之举,让老人感动不已,2月28日,老人愉快地签订了协议。
不过,新的难题又来了。原来,宁小梅老人孤身一人生活,没有租房信息源,搬家后将无房可住。于是,社区发动党员和志愿者在周边问了一大圈,帮她找了多套出租房,但要么楼层高无电梯,要么地段不佳,老人均不满意。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社区党员柳刚辉挺身而出解了难题,他做通了女儿的工作,把蒸湘南路奇峰二期一套公租房借给宁小梅老人暂住。
为了尽快帮老人搬进新家,3月1日,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分工合作,有的帮忙水电开户,有的帮忙搬运家具,有的帮忙打扫卫生。考虑到冬季温度较低,白沙洲街道出资3000元,帮老人安装了铝合金门窗。住进舒适的“新家”,宁小梅老人激动地对帮忙的社区党员和志愿者连声说“谢谢”。
“雁峰区纺织新村棚改项目建设过程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白沙洲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动情地说,正是广大社区党员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化解了大量矛盾和难题,为项目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王靖 编辑王子民)
衡阳一大型楼盘正式复工
近日,位于雁峰区蒸湘南路的共创雁翔云天项目举行保交楼项目复工仪式:项目拟定于2023年8月28日开工,工期为306天。
视频加载中...
复工工程概况
共创雁翔云天项目位于雁峰区蒸湘南路旁,幸福河湿地公园穿小区而过,项目地处衡阳二环内城市中轴线上,又紧邻公园,位置较好。
效果图
沙盘展示模型
项目由衡阳共创集团开发,占地10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5万㎡,容积率为3.9,绿化率44%,项目于2014年9月动工,2015年10月首次开盘。
规划图
效果图
雁翔云天小区分为塔楼和板楼,塔楼为两梯四户,板楼为两梯两户。其中:1#、2#、3#、4#和9#为塔楼,其中9#为26层,其余均为28层;5#、6#、7#、8#和10#为板楼,其中5#为28层板楼,其他板楼均为18层。
项目实景
目前项目外墙装饰、内粉刷、铝合金门窗等都基本完工,需要推进园林绿化和附属设施的建设。
蒸湘区实现“安居扶贫”全覆盖
[来源:湖南日报] 2018-11-24 12:15:1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3日讯(记者 唐曦 通讯员 陆意)“搭帮安居扶贫好政策,日子越过越敞亮。屋顶不漏水了,厕所不臭了,木门窗换成了铝合金的,再也不怕风吹雨淋了……”11月21日,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幸福村贫困户罗革远,一脸幸福地向记者“显摆”起自己的新生活。
今年来,蒸湘区深入推进安居扶贫工作,最终确定34家农村无房或危房贫困户作为扶助对象。该区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根据房屋结构、危险状况,分别为34户危改户制定改造方案,并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危房改造精准识别、审批流程、建房面积、验收和补助资金等各项标准。同时,该区住建局联合扶贫办、国土、规划等部门组成联合审批小组,简化程序,现场办公,着力让群众少跑腿。
截至10月底,蒸湘区34家农村无房和危房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已全部解决,全区安居扶贫覆盖率达100%,帮助贫困家庭实现了“安居梦”。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王梅]